新华网 > > 正文

专访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2016年12月28日 08:59:01 来源: 新华网

  五、“十三五”期间,如何推进水利的改革与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总体上看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仍存在不少问题。河湖管理机制不健全,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监管薄弱,导致河湖管理问题凸显,如河道干涸湖泊萎缩、水环境状况恶化、河湖功能退化等,对保障水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价格水平总体偏低,灌溉水价仅占运行成本的1/3,难以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也难以有效利用金融资本和吸引社会投资,甚至影响到工程的正常维护和运行。水权制度不完善,水市场不发育,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水利投融资机制有待完善,水利项目对金融和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够,不利于水利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规划》既强调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政府在水治理中的职责,对于政府该管的绝不能缺位、手软。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的格局。

  在发挥政府作用方面,主要是通过健全一系列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利工程质量监管,把该管的管住管严管好。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在严重缺水的地区率先推行。强化水资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加强水资源风险防控。二是加强河湖管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责任。加快推进水流产权确权试点,从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确权和水资源确权两方面开展工作,着力解决权属不清、监管不力的问题。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加强水利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强化政府质量监督,严格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

  在发挥市场作用方面,主要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理顺价格机制,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供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一是全面推进水价改革。重点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加强监测计量等措施,达到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促进节约用水、有利于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目标。二是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在加大各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完善金融支持水利政策,用好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抵押补充贷款等优惠政策。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水市场。推动水权交易制度建设,开展水权交易试点,鼓励和引导地区间、流域间、用水户间开展水权交易,探索多种形式水权流转方式。

  六、“十三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总体上看,经过多年来持续大规模的投入建设,全国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优化,农田灌排体系基本建立,水土资源保护能力明显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受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制约,水利基础设施在保障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仍有差距。从保障防洪安全看,一些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尚未健全,一些河段堤防防洪标准还比较低,一些重要防洪保护区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流域防洪体系中仍存在薄弱环节。从保障供水安全看,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人均供水量仅为全国平均的2/3左右;华北、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水资源过度开发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严重的生态赤字;一些城镇供水水源单一、保障程度低;一些地区农村饮水安全还存在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从保障粮食安全看,我国是灌溉农业,但目前我国还有将近一半的耕地缺乏灌溉条件;现有灌区灌排设施还存在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建设标准低等问题;农业灌溉用水比重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偏低。要实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目标,农田水利设施还有不少差距。

  针对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建议》将水利作为需加快完善的八大基础设施网络之首,《纲要》在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一篇中单设强化水安全保障一章进行部署。因此,《规划》把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并且按照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要求进行谋划。一是稳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骨干工程网络。截至目前,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还有66项尚未开工建设,《规划》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十三五”期间暂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工程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同时适当新增一批工程作用明显、工作基础较好的项目纳入《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供水骨干工程网络,增强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二是全面推进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补齐防灾减灾短板。针对2016年大水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将集中力量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补齐防灾减灾短板。三是夯实农村水利基础,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期间将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排设施体系,提高输配水效率;在有条件地区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继续推进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区等重点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奠定坚实的水利基础。同时,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加大水利扶贫力度,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将更加注重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安排和投资支持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规划实施一批重点水利骨干工程,解决区域性脱贫解困面临的水利问题。同时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有针对性推进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供水、灌溉、供电条件。

  七、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规划》有哪些具体举措?

  三大战略是中央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根据全球经济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纲要》提出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为保障三大战略的实施,一方面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另一方面要求强化水资源和河湖的管理与保护,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引导和约束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不断优化。

  《规划》按照三大战略的总体部署,针对不同流域和区域所面临的突出水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了水利发展的重点任务。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规划》提出实施水利“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我国在水利技术、人才、管理、设备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水利规划与标准、工程勘测设计与咨询、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装备与产品全方位“走出去”;同时,以多双边固定合作交流机制为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作用,加强水利双边多边合作。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提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制定严格的产业准入、退出政策;加大节水力度,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加强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打造永定河等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与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调处理好河湖关系,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优化取水口和排污口布局,构建绿色生态廊道;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岸线资源管理与保护,促进沿江城镇和产业合理布局。

  我们相信,通过《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水利改革发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更为扎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上一页 1 2 3  

【纠错】 [责任编辑: 姚润萍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68129420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