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分享至手机

王阳:把“铁疙瘩”车成航天精品的大国工匠

2016年05月10日 15:19:24 来源: 新华社

  王阳(右一)和同事在车间讨论技术难点(4月25日摄)。连续21年加工工件合格率100%,获得国家专利3项,10年工作58512个小时,相当于干了20年的活……提及这些成绩,王阳只是憨厚一笑:“所有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一名航天人我特别骄傲”。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的三尺车床前,50岁的王阳是“许三多”式的坚守者,他被大家称为“车王”。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年轻人心中的大师

  王阳的师父戚建国是位老劳模,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师父很严。王阳至今还记得自己刚刚出徒不久,因为心不在焉做出了废件。师父先是拿起零件端详,随后生气地把零件摔到地上,扔下一句话“你要么不干,要干就把活干好。”

  这句话,王阳记了一辈子。现在,王阳自己也是师父了,而且是年轻人心中的大师。

  2011年,沈阳市国防工会以他名字命名成立了“王阳劳模创新工作室”,2013年航天科工三院成立了“王阳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围绕科研生产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带领团队集智攻关。室内3名同志晋升高级技师、8名晋升技师,近两年累计完成技术攻关任务28项,为祖国的载人航天、武器研制和工厂的核心能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不敢说自己技艺上超过师父,但是看到自己的徒弟中有超过自己的,心里特别高兴。”王阳说,“现在‘80后’‘90后’跟我们当年不一样。我还是像师父教我一样,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他们。但是我也有所调整,不是用老路子,而是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像朋友一样和他们相处。”

  徒弟张银华说,师父王阳特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不仅是技术上的大师,而且是班组精神上的大师。

  “有什么困难的不好安排的,我来干。”这是王阳刚刚进厂时常说的一句话。

  31年过去了,到了“知天命”年纪的王阳坚守在一线车工的岗位上。车工每天四分之三的工作时间里弯着腰。

  王阳弯着腰,继续把“铁疙瘩”车成航天精品。

  王阳在位于辽宁沈阳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111厂的数控加工车间用卡尺测量零部件后,查看测量数据(4月25日摄)。连续21年加工工件合格率100%,获得国家专利3项,10年工作58512个小时,相当于干了20年的活……提及这些成绩,王阳只是憨厚一笑:“所有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一名航天人我特别骄傲”。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的三尺车床前,50岁的王阳是“许三多”式的坚守者,他被大家称为“车王”。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王阳(左三)和同事在王阳技能大师工作室内讨论技术难点(4月25日摄)。连续21年加工工件合格率100%,获得国家专利3项,10年工作58512个小时,相当于干了20年的活……提及这些成绩,王阳只是憨厚一笑:“所有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一名航天人我特别骄傲”。中国航天科工三院111厂的三尺车床前,50岁的王阳是“许三多”式的坚守者,他被大家称为“车王”。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上一页 1 2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琼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883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