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历史的另一个镜面——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能否为“汉废帝”刘贺“正名”?

2016年03月03日 00:13:54 来源: 新华社

  南迁豫章,心却未远

  汉宣帝继刘贺之后登上帝位,多年蛰伏,终在霍光死后将其家族势力铲除。当时还在山东昌邑的刘贺成为汉宣帝的唯一忌惮,于是宣帝发出诏令:“封前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公元前63年,刘贺南迁封地豫章(南昌古称)国,更加远离政治中心。政治上,刘贺由王变侯,比称帝前降了一等;经济上,刘贺继承了第一代昌邑王刘髆的全部财产,南迁后的食邑也倍增。

  有专家认为,目前出土的1万余件文物门类丰富,正是得益于此。

  “不加上内棺中文物,主椁室中已发现了48枚马蹄金、25枚麟趾金,前者非市面流通之物,后者更是罕见,猜测应属昌邑王刘髆得到的封赏,被刘贺继承后带来江西。”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认为。

  此外,墓中被发现的写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也可证明刘贺是携带着大量昌邑国旧物来到江西的。

  “我们没有发现用来表明帝王身份的黄肠题凑(注5),以及诸侯王以上贵族使用的金缕玉衣。”信立祥认为,从规制上来说,刘贺的墓没有僭越西汉的列侯等级。汉代埋葬制度等级分明,汉律中有规定,一旦贵族葬埋过制被朝廷发现,会遭到惩罚。如“孝景三年,侯不害嗣,十二年,后二年,坐葬过律,免。”尤其像刘贺这样的身份,更是处于朝廷的严密监视中。

  关于黄肠题凑,徐长青却有着大胆猜测:“在主墓藏椁与主椁室中间留有一个约70公分的‘回’形空间。有的专家认为那是过道,但我觉得也可能是丧主事先预留出的摆放题凑的位置。”

  徐长青说,有此猜测,一是因为有先例,宣帝在霍光死后曾特赐一副题凑给其安葬;二是因为刘贺被封海昏侯时,宣帝曾援引象舜典故称“骨肉之亲,分而不断”,刘贺期盼宣帝念及情谊再次特赐。

  “侯的规制、王的规模”是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则斌对海昏侯墓的评价。“刘贺当昌邑王的时间比海昏侯长,自己死后有可能被‘特批’以王的身份下葬,那么就会在墓葬中预留出题凑的位置。”李则斌说。

  专家介绍,汉代贵族生前能决定死后用哪些东西陪葬,但这种决定权是有限度的。“从刘贺当时的身份和处境分析,他的家人就算有僭越葬制的想法,也只能通过一些随葬品来表达。”张仲立举例说,如主椁室东寝中出土的10只鼎,周朝时天子葬制是“九鼎八簋(注6)”,但到汉代已不再严格,不排除刘贺或其后人用鼎来表明其身份的尊贵。

  另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刘贺在豫章期间曾与原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谈,提及当日被废未作挣扎似有悔意,还认为自己不久后能被封为豫章王。这也证明了刘贺虽远离长安,但心中仍存有加封幻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张伟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61128769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