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关于一名人民公仆的五个提问

2015年09月24日 10:43:01 来源: 新华网

  【提问五】尕布龙幸福吗?

  尕布龙的公众形象,如他的身材一样魁梧高大。而他的家庭生活,却称不上完美。

  他的妻子长期瘫痪在床。为了照顾母亲,他的女儿召果力小学一年级就辍学,后来又放弃了当村医的机会。在牧区老家,召果力给母亲换尿布就换了25年。

  他的外孙女达什姐莉被他“发配”回了牧区;他的外孙东主仁青学的是医疗,却被分到砂石厂,当几家医院希望调他去工作时,又被尕布龙阻止了。这样“霸道”的大家长作风,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

  那么,尕布龙也有普通人的情和爱吗?

  尕布龙极少掉泪,但召果力见过两次。

  1976年,怀孕9个月的召果力从马上摔下来,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被送往西宁,途中分娩,又返回了县医院。那时通讯不便,尕布龙在西宁左等右等等不到,以为女儿死了,发了疯似的连夜往回赶,把沿途医院都找遍了。终于见到女儿时,他眼圈红着,泪痕还没有擦干。

  1988年,召果力生病做手术,病得很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本来有两个人陪床,但尕布龙还是在病房外的走廊守了一夜。召果力从麻醉中醒来已是下半夜,一睁眼,只见老父亲正站在床边抹眼泪,背有点驼,白发苍苍。

  无言中,召果力感受到了父亲的爱与愧疚。

  那是北方汉子一种典型的不善于流露的情感方式。尕布龙对家人的爱,见于行而不见于言。

  唯有和老百姓在一起时,尕布龙才不会隐藏情感。家里那么多认识、不认识的农牧民来来往往,有人一住就是半年,他不嫌烦,反而乐此不疲。

  吃饭人太多,尕布龙把煤气炉换成了农家大灶,常亲自下厨,和大家一起吃饭,天南海北地聊天,笑声不断。

  人们说,帮助穷人本身带给了他无比的快乐。

  直到晚年,他还雄心勃勃地带领老家的牧民搞牛羊育肥试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但他站在村委会慷慨激昂、一谈起未来设想就两眼放光的样子,村民们至今还记得。

  尕布龙生于草原,归于草原。他自幼生长的那片草原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金银滩”。“西部歌王”王洛宾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上世纪50年代初,曾有一部闻名全国的电影《金银滩》,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尕布龙。

  让草原乡亲过上幸福生活,是他最大的追求与幸福。

  最后一年,尕布龙说话已经很困难。去世前一个星期,在医院里,女儿炒土豆给他吃。他用筷子夹起一片,手抖着,送到女儿嘴里,然后断断续续地说:“你回家,明后天,我也回老家去……”

  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记者:李柯勇、马千里、孙闻、陈凯、顾玲、庞书纬、王大千)

   上一页 1 2 3  

【纠错】 [责任编辑: 范云波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666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