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探访兰州老工艺——“非遗”传承面临现实挑战

2015年08月28日 13:57:48 来源: 新华网


阮氏刻葫芦第四代传人阮熙越。王俊景摄

    阮熙越:前路险阻 愿继承家族衣钵

    葫芦,谐音“福禄”。因此,历来被收藏者所喜爱。

    阮光宇是阮氏微雕的创始人,其子阮文辉作为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将中国微雕刻葫芦艺术推上了时代的高峰。

    第三代传承人阮琳书法习赵孟頫,善画工笔仕女和意笔山水与罗汉,作品亦为国内外收藏家所重视。阮琳曾想通过走注册商标这条路,维护阮氏雕刻葫芦的知识产权。但被父亲拦了下来,他说,“不要为难他们,手艺人不容易。”

    阮熙越是第四代传承人,200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目前,她已辞掉了在旅游部门的工作,一心一意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工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阮熙越表示,“刻葫芦的实用性不强,要指望靠这个赚钱非常困难。我的母亲也有一些学生,但大多是业余学一学,并没有当作主业在做。我作为阮氏家族的后人,一定会坚持学习,精益求精,将这门艺术传承下来。”

    叶洋:愿做文化中介 推广剪纸文化

    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剪纸艺术的魅力经久不衰。

    民间工艺美术家叶长友的剪纸创作生涯长达半世纪,其剪纸作品已超越传统剪纸民间技艺的性质,向艺术品迈进。他创作的《兰州古八景》真实再现了兰州古八景——“五泉飞瀑”、“兰山烟雨”、“白塔层峦”、“梨苑花光”、“河楼远眺”、“古剎晨钟”、“虹桥春涨”和“莲池月夜”,艺术价值非常高。

    对叶长友来说,剪纸是艺术,赚钱并未在考虑中。但对叶长友的儿子叶洋来说,这样的想法未免不现实。

    “我们做剪纸当然不是单纯为了钱,但试想一下,没有钱,手艺人吃什么。如果没有人做这一行,艺术又怎么能传承下去。”叶洋表示。

    为了推广剪纸艺术,创造经济效益,叶洋没少下功夫。参加展会,举办交流,叶洋的足迹踏遍了国内外的土地。

    叶洋告诉记者,他希望成立一家文化中介,在保证收入的前提下,将黄河流域的文化传播得更远。

    民间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勤劳的直接体现,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三家传习所的建立正是基于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目的,使人、项目、基地“三位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政府免费为传习所提供场馆,并给每个传承人每人每年5000元的经济补助,同时要求传承人招收徒弟,对徒弟的作品进行详细记录,每隔一到两年,政府要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一次展览。

    不过,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传统手艺面临着后继无人,与市场脱节等窘境。保护“非遗”,任重道远。如何让老手艺焕发新生机,也将是政府与传承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考虑的问题。

   上一页 1 2  

【纠错】 [责任编辑: 钟玉岚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5461128176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