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上海公布加快科创中心建设22条意见 落户将最少只需2年

2015年05月27日 09:36:09 来源: 新华时政

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讨论稿)》的说明

2015年5月25日

  韩正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就《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讨论稿)》,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意见》起草的背景和过程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上海工作的新要求,是国家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决策。中央提出上海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如何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市委强调全市要只争朝夕、凝心聚力,在实践中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要全市动员、集思广益,系统谋划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要举措,形成《意见》,召开市委全会专题审议讨论。

  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上认识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意义。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根据上海具体实际,作出的国家战略部署。我们上海的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提高认识。要看到,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世界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呈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性力量,国际经济竞争更加突出地体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我们正面对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要素驱动和资源消耗支撑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只有强化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国民经济迈向更高层次、更有质量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看到,上海发展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中央要求我们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我们必须依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重构城市发展动力。到2020年,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不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走创新驱动发展新路,我们的既定目标就很难实现。对此,我们都要十分清醒。

  我们必须迅速行动,真抓实干,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关键要研究形成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突破性的行动纲领和实施意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去年6月以来,我们用了近一年时间,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广泛调查研究,开展专题讨论,充分征询意见,形成了调研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今天提交市委全会审议讨论的这个《意见》。调研和文件起草工作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去年6月到去年年底,主要是学习研究,全面调研,摸情况,找问题。一是抓学习动员。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动员全市上下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积极参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二是抓调查研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动员组织,到政府部门、区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专题调研,会同各方面讨论研究问题,明确主攻方向。三是抓政策举措研究。有关部门就体制机制改革、政策突破、创新项目和工程筛选等进行深入研讨、认真梳理,形成一批政策建议和争取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方案。四是抓凝聚共识。去年年底市委务虚会、市委全会,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又开展集中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第二阶段,从今年年初至今,主要是聚焦难题,突出重点,深化研究,提出举措。一是成立课题组。市委把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列为今年市委唯一的重大调研课题,我和杨雄、应勇同志分别担任正、副组长。课题分两大专题,杨雄同志牵头研究体制机制改革、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等,应勇同志牵头研究创新人才发展。两个专项调研组在综合第一阶段各方面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分别形成两个专题调研报告。以这两个报告为依据,按照中央精神和市委要求,文件起草组起草形成了《意见》。二是认真讨论修改。市委专门召开2次常委会、4次专题会,集中讨论《意见》,对一些重大提法和突破性举措反复斟酌和修改,并对进一步落实《意见》的一系列实施意见和具体行动方案进行认真研究。三是广泛征求意见。《意见》初稿形成后,充分听取各部门、区县、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党外人士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市政协组织研究讨论,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还就一些涉及改革创新的重大问题,征求国家有关部门意见。这次市委全会后,我们将根据大家审议讨论的情况,对《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二、关于《意见》的总体考虑和框架结构

  这次研究提出的《意见》,是一个统筹推动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性意见,重在明确大的目标方向,理清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聚焦难点推动改革创新。在起草过程中,我们总的把握是4条原则。一是全面、准确、深入体现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紧密结合上海实际,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影响我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瓶颈难题和各种制约,抓住重点,聚焦突破,有序推进。三是找准方向、路径,聚焦主战场在哪里、关键抓什么、用什么方法,实事求是提出目标、路径和任务举措。四是以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搞出一个改革创新的文件,一个能引领行动、推动工作的实施性意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可操作管用,能落实落地。除这个《意见》外,有关部门和有关方面还研究了一系列配套实施意见和若干个具体行动方案,就是要进一步细化任务举措、细化规则办法,确保《意见》切实发挥效用。

  从大的框架结构讲,《意见》首先明确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框架和总体要求,接下来围绕实现目标,部署安排4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举措,确定了“1+4”的结构,共5个部分、22条。“1”为第一部分,就是明确上海未来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科技创新中心及如何推进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路径。目标清楚,路径明确,才能部署好重大任务举措,引领全市上下形成合力、攻坚突破。“4”包括第二到第五部分,就是聚焦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4个重要方面和关键领域,提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集聚和用好各类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布局重大创新工程和项目的任务举措。核心是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让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突破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阻断。《意见》首先从突破制度瓶颈入手,就是要着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关键是要依靠创新人才。只有各类人才高度集聚,只有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和动力充分迸发,上海才能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基础是要有良好创新生态环境。要有开放的平台,有宽松的社会氛围,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完善的服务体系。没有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不可能培育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的是要有重大工程和项目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能没有国际一流、面向未来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项目。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选准必争领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有所为有所不为,前瞻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和产业化项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志强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27846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