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重庆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的曲折历程:虽败诉但不会终止

2015年05月05日 09:24:23 来源: 北京日报

  西南大学教授潘洵是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也是重庆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团专家团成员。他坦陈,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而且学的是历史专业,但在很长时间里,他都不知道有重庆大轰炸。直到1994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重庆市政协当时组织编写《重庆抗战丛书》,潘洵参与其中,这才开始接触重庆大轰炸的历史。

  实际上,国内对重庆大轰炸的研究直到近年来才形成了相对集中和“突破性进展”。2011年,《重庆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正式发布,首次向世界公布了重庆在抗战时期的确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数据。重庆遭受的伤亡和损失,都来自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直接伤亡32829人、灾民172786人、财产损失100亿元。

  最新的研究成果发布于去年7月,首批2660名重庆大轰炸遇难同胞名单公布,填补了重庆大轰炸研究无受害者个体资料的历史空白。

  在日本,重庆大轰炸就更不为人所知了。林刚告诉记者,与其它民间索赔案不同的是,日本政府和侵华日军从一开始就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细菌战等罪行极力掩饰、歪曲,并销毁了大量历史文件证据。而重庆大轰炸不仅被日本媒体作为日军显赫战绩进行了连篇累牍的图文报道,更可在日本各种历史档案中找到极其详尽的记载。重庆大轰炸在现在的日本不为人所知,原因在于日本长久以来都将这个罪孽深重的战争罪行当成正常战争行为,从未予以关注。

  重庆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团的日本律师一濑敬一郎,此前还是“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对日索赔案”的律师团成员。促使他帮助中国原告在日本打这场官司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日本“显性的”重庆大轰炸比“隐性的”细菌战更不为人所知。一濑敬一郎曾对林刚说,细菌战在日本之所以有现在的知名度,与那场持续了10年的索赔官司有很大的关系。在法院审理731部队一案的同时,日本很多学会、媒体都参与到了关于细菌战是否存在的大争论中,仅日本国会就举行过3次专门答辩。“通过法庭答辩告诉大家曾经发生过什么,也许比最后的胜诉更有意义。”

  无差别轰炸

  林刚介绍,日本政府的抗辩理由主要有三:一是重庆大轰炸是战争行为,损害不可避免;二是日方用来否定国家责任的一个主要理由是“国家无答责”,即公权力行为侵犯公民权益,也无需承担法律责任;第三,日方认为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已经解决了日本国的战争责任,包括民间个人的请求权。

  对于以上理由,林刚不能认同。日本政府所引述的“国家无答责”理论主要基于日本《明治宪法》,与国际通行条约相违背,这是以国内法抵抗国际法。而事实上,中国早已多次重申,对日本放弃的是国家战争赔偿,而非民间索赔。

  至于日本政府该不该为重庆大轰炸负责,我们首先应该看看,当年这个“公权力”在重庆大轰炸中是如何使用的。

  1939年6月1日,日本《外交时评》杂志报道了两次针对重庆的规模空前的大轰炸,也就是著名的“五三”、“五四”轰炸。这篇报道引用了日本海军报道部部长讲话(日本当时没有专门的空军,航空部队分属海军、陆军),语气轻松张狂:“时值夏季空袭的好季节,我海军航空部队鹏翼下尽收中国全土,蒋政权气数有限,上苍也叹无藏身之处。辗转迁都,幸与不幸,真是劳民伤财。我航空部队偶然有炸弹伤及市民之处,市民也应有牺牲的觉悟,这也是常识。只要抗日政权继续存在,首都选在何处,麻烦便会殃及该地。”

  “首都选在何处,麻烦便会殃及该地。”是为日本轰炸重庆的直接原因。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失利,日军迅速逼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在10月29日南京的国防最高会议中,蒋介石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称,在全局主动退却的时期,“四川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而重庆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襟江背岭,浓雾蔽城,易守难攻”,可以作为“国民政府驻地”。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入重庆,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也在重庆设立大使馆,加上战时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军事指挥中枢、外交中枢和“抗战时期工业的生命线”。到1939年,重庆市区9.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市民数字一下子膨胀到了150万人。

  就在国民政府紧张地开始迁都举措的同时,1937年11月,日本陆军航空本部通过了《航空部队使用法》,其中第103条规定:“政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包括政治、经济、产业等中枢机关,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袭市民,给国民造成极大恐怖,挫败其意志。”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明文规定可以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为目标实施空袭,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

  不区分军民目标,对平民和非军事设施进行全面轰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无差别轰炸。这种轰炸的结果,必然是无数平民的死伤。根据日内瓦公约,军事作战不得袭击无辜平民,这是所有国家的共识,也是几十年后重庆大轰炸幸存者对日本政府提起索赔诉讼的法理出发点。

  在日本明确规定航空部队实施无差别轰炸的作战方法几个月前,西班牙内战中的小城格尔尼卡遭遇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无差别轰炸。那次轰炸的实施者是二战中与日本结成轴心的法西斯德国。毕加索以此创作了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作《格尔尼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志强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27766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