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术中磁共振 减轻脑损伤

2015年10月19日 11:51:56 来源: 新华网

 

    术中核磁共振的“前世今生”

    20世纪80年代初Lunsford首先使用术中CT指导脑肿瘤手术,开创了术中影像学的新纪元。但CT扫描有许多不足,如放射线的副作用、软组织显像质量差等,这些不足限制了术中CT的发展。

    目前判断脑肿瘤最准确的是核磁共振,但以前核磁共振都是手术前、手术后做,术中进行核磁共振的难度非常大。

    一般医院的核磁共振机固定在放射科,刚做完脑肿瘤手术的患者状态还不稳定,可能承受不住这样的折腾。如果等病人恢复几天再查,一旦发现有肿瘤残留,需要再进行开颅手术清除,但很少有病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再承受一次开颅手术。

    另外脑肿瘤有个特性,在手术48小时以后,切除部分周围会开始有反应性增生,而这个增生从磁共振上看,容易跟肿瘤混淆,就算有异常,医生也不能确定是肿瘤还是组织增生。因此术中磁共振便成为了神经外科医师的自然诉求。

    磁共振(MRI)具有无放射损伤,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提供横断面图像等优点。1993年,世界第一台低场强术中磁共振在美国投入临床使用,但早期的磁共振机不能移动,当需要术中磁共振扫描时,患者被转移到滑动检查床上,这个过程非常不易操作。

    陈晓雷解释道,场强是影响磁共振成像质量和成像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时的低场强磁共振仪只能进行术中解剖结构成像,不能进行脑功能成像,且成像质量较差,对手术的助益有限。

    2009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搭建了第一个磁共振复合手术室,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的医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黄烁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333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