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奔走在“救心路”上的大爱军医——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张卫达

2015年10月14日 14:17:25 来源: 中国军网

    他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拼命与时间赛跑——

    医生脚步迈得越远,悲伤与无奈就越少

    周六凌晨4时,张卫达走出手术室,在办公室小睡了1个小时,就起身前往机场赶最早的航班。他一路风尘,刚刚抵达云南文山县一个偏远乡镇,科里电话就追了过来:急诊来了一个重症病人,需要马上手术。

    张卫达二话没说,一路辗转赶回医院,直奔手术室。

    “他为啥总把外出义诊时间安排在节假日?”

    “为了不耽误工作日的手术啊!”护士长梁爱琼说。

    这是一个只有冲锋,没有终点的征程。张卫达放弃节假日,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新疆……带着医疗团队脚步匆促,一次次向着远方进发,脚步一次比一次迈得远,义诊地一次比一次偏远艰苦。

    2012年7月,张卫达带医疗队赴西藏义诊。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他强忍着头痛胸闷、呼吸困难等剧烈高原反应,咬着牙反复与死神掰手腕。

    在班戈牧区,张卫达被高原反应折磨得痛不欲生,夜里蜷缩在床上不停地呕吐,血氧浓度只有49%,比正常人低了近一半,心跳每分钟高达147次。队员们含泪劝他:“咱回去调整一段时间,下次再来。”

    张卫达坚决不同意。他说:“高海拔地区儿童患先天性心脏病几率比低海拔地区高,山高路远,来一趟不易,这次不去,那里的孩子也许还要再等好几年,有的可能就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咱们多吃一点苦,脚步迈得越远,患病孩子的救治希望就越大。”

    5天时间,张卫达带着医疗队在雪域高原风餐露宿,跋涉2500多公里,筛查患儿700多名。114名确诊患有先心病的藏族孩子,当月就被接到广州接受了手术治疗。

    “我是医生,怎么会不知道高原缺氧的凶险?青藏高原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孩子们有的要走几天才能到达义诊点,眼巴巴地盼着咱们,如果这次失信不去,下一次可能就没人来了。”事后,张卫达曾这样对身边队员解释。

    9年时间,张卫达带着医疗队穿戈壁、上高原、攀瑶山、进苗寨,足迹遍及12个省(区)300个县(市)的偏远山区,行程32万余公里,筛查病患16万多人,为汉、藏、彝等30多个民族的8700多名贫困家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慈善救治。

    也许,数字是枯燥的,物理方式无法计算精神高度。从这个山区到那个山区,一趟又一趟,张卫达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他拼命与时间赛跑,要抢在死神之前,将温暖的双手伸给那些需要关爱的家庭与孩子。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黄烁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0128317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