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探访三线:任务太满,秦岭深处旧厂房重新开工

2015年07月23日 07:33:10 来源: 新华网

当年的景象。

    大山生活难忘那段简单时光

    生活就是辩证法,在让你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清贫、寂寞、艰苦之外,往往会给你带来阳光、积极、乐观的另一种体验。位于蓝田地区的063基地就是这样的。

    秦岭深处,空气新鲜,物资相对丰饶,国家对三线建设的配套较为完善,颇有点“世外桃源”的韵味。很多从内蒙古搬迁至此的人刚来这里都有较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相比于风沙漫天、只能吃粗粮的日子,山清水秀、有细粮供应的日子太让人满足了。

    出于保密和战略考虑,063基地的所属单位都在沟里,几乎是围绕秦岭而建。当年,国家为了支援三线建设,倾斜了大量的物资建设这些基地。因此,在周围村民看来,三线子弟有着让他们艳羡的物资供应和配套。

    一辆中巴车停下,车上只有一个乘客下车,这是这趟运营中巴车的终点站。此时此地的落寞和当年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河湾村,依山而建,这里是43所前身,是我国当时最大的复合材料研究基地之一。

    沟里的生活是留给43所三线职工一代人的全部记忆。厂区、生活区相距不远。眼前古老破旧的家属院在当时可谓是豪宅,有独立厨房、卫生间,推开窗就是满眼绿色。一周一次放电影是他们的狂欢日,家家户户搬着小马扎、摇着蒲扇一边看电影,一边拉家常的场景,至今让很多人津津乐道。

    放电影是沟里生活的“标配”,当一些三线子弟回到沟里,看到风雨中摇曳的影幕时,莫不感到伤感。伴随着三线建设已成历史,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就这样剧终了。

    那时候谁家要有机会去北京出差可是一件大事,家家户户都会托人带东西。为了让儿女们多吃几口细粮,这些知识分子们都放下了自己的风骨,在北京南大红门附近换粮票,用袋子装一点大米带回来给孩子们吃。

    李学敏回忆到,那个时候在火车站安检是最考验自己心理素质的时候。一定要用淡定的表情来掩饰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其实就是换大米,但总觉得不自然。”还有一次从北京带固体酱油回来,安检不让过,说这是特殊化工材料,让李学敏哭笑不得。

    沟里生活让阮崇智印象深刻的是带着女儿跟着广播学英语。越简单的日子对生活越有憧憬,跟着广播一句一句学,培养了女儿的语言兴趣,为女儿日后成为大学英语系教授进行了良好的启蒙。

    按照当年中央“山、散、洞”的指示,所有的三线工房都必须分散建设。几辆大巴车就这样载着他们驰骋在大山之中。

    7416厂的机关大院是在原先一所托儿所的基础上加盖的两层小楼,楼房用灰色的厚砖砌成,中间一座大的鱼池很醒目。“当时我们闲暇时分就在这里喂鱼,探讨工作。那时候脑子里全是工作,我很怀念那段单纯的时光。”肖国祯说。

    相比于父辈的紧张工作,三线子弟的生活更有趣味一些。在一部回忆063基地成立30周年的纪录片里,很多三线子弟在大山深处的泥泞小道上行走的场景让很多人动容。回头看走过路,很多人不觉得那是辛苦。

    很多三线子弟对学校里的游泳馆印象深刻。“从沟里出来的我们个个都是游泳健将。”1974年出生在沟里的三线子弟王黎回忆到,她在这里念到初中。在她的印象中,沟里的人很友好,大家走在路上都会相互打招呼。沟里的后勤保障也很给力,大到子女入托入院就医,小到冰棍水房班车,基地都想的很周到,给了她和她的小伙伴一个“有爱的童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王楠楠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7128049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