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进行伞降训练的战士。韩松豫摄
新华网消息:7月10日下午,记者与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官兵一同来到训练场,目睹并参加了空降兵的特殊训练。
随着一声令下,在盛夏的黄陂,一场空降兵训练正式开始。午后阳光格外灼热,官兵们黝黑的面堂上写满坚毅。记者看到全副武装的队列,就像一块棱角分明的钢,列阵待命。
钢铁是这样炼成。从收伞到叠伞,从上机到离机,训练场上举手投足都紧系战斗力。军人是这样养成,从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从第一次到千百回,训体场上一招一式都连接着成败。
我们看到空降兵们纵身一跃的英勇身姿,尽其所能地去模仿,却不知道那最美的伞花是用汗水浇开。我来了,全副武装走上训练场,背上了硕大的伞包,在负重的一瞬间才知道战士责任重。那看似轻盈的伞包竟然有近20公斤重。战士们在执行任务和训练时不仅要身背伞包,还要背上许多武器装备,重量加起来将近30公斤。
战场无亚军,只有胜。
陆地训练场上的伞包告诉我,不练出劲头来,军人就没有血性。天空训练场上的伞花告诉我,没有血性的军人,是绽放不出最美伞花的。
“第二排,上飞机。”“是!”
特务连指导员刘曾正在指挥着战士们进行离机训练。从离机、操纵训练再到着陆、抗眩晕训练,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空降兵战士,要经过3个月的全面训练。
眼前的士兵们,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空降兵,平时每天起大早来到训练场进行大强度训练。伞兵训练场上我看到了很多,感悟也很多。黄继光不仅是英雄部队的荣耀,也是英雄部队的符号,更是英雄部队的猎猎战旗。训练场上打开的伞包一次次被收叠好,又一次次被打开。千锤百炼的伞兵心中都有不败的伞花,真的是那样芬芳、俊俏。(韩松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