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赤胆军魂铸造传奇人生——追忆东北抗日联军将领王效明

2015年06月09日 08:31:48 来源:新华网

    《父辈的抗联》系列访谈之:访抗联将士后代王民    

    赤胆军魂铸造传奇人生

    ——追忆东北抗日联军将领王效明

    新华网消息(记者韩松豫)他出身东北军,曾在少帅张学良麾下学习;“9•18”事变后他身背国仇家恨“卧底”伪满皇宫,伺机绑架溥仪;他投身抗联14载,与金日成做过战友,立下战功无数,曾誓言“不破日寇誓不婚”。他就是开国少将王效明。

    东北军军校高材生 卧底密谋绑溥仪

    1909年,王效明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幼时家境贫寒,但敏而好学,15岁考入公费的沈阳兵工学校学习机械。1927年毕业后又考入沈阳陆军军士教导队,翌年转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东北陆军讲武堂1906年建于盛京奉天府,又称奉天讲武堂,与天津讲武堂、昆明讲武堂并称当时的三大“讲武堂”。在陆军讲武堂期间,年少的王效明曾在少帅张学良麾下学习,是军校高材生。

    深知机会得来不易的王效明,学习极为刻苦。上课之余,他还如饥似渴的阅读各类书籍,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和当时很多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样,王效明对共产主义的主张有了初步的认识。1930年毕业后,分配到驻哈尔滨的东北军第18旅第76团,任准尉见习军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9月18日当天,王效明在沈阳的父母双双被日本人炸死。背负国仇家恨的王效明自此立下“不当亡国奴”的誓言。他在东北军内部与志同道合的青年军官一起成立了“反日救国小组”,自发开展抗日活动。1932年,日本策动建立伪满洲国,并为溥仪组建禁卫步兵团。“9•18”事变后,部分东北军将领降日,利用这个条件,王效明成功“卧底”进入禁卫步兵团。他计划做一件惊天大事——绑架伪满洲国执政溥仪。

    不久之后,机会来了。经过日本人的训练,新组建的禁卫步兵团调入新京(今长春),驻扎在掌管溥仪宫内事务的宫内府。此时的王效明已升任该团第三营副营长。利用这个身份,他秘密活动,暗中联络反日志士,准备绑架溥仪作人质,推翻伪满政权。不料,计划被敌人察觉,并开始抓捕王效明,幸而被他借机脱身。随后不得不返回哈尔滨。

    绑架溥仪的失败让王效明意识到,空有爱国热情无法真正成功,必须有周密的组织和正确的领导。返回哈尔滨后,他四处奔走,开始寻找共产党。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与中共满洲省委取得了联系。从此,王效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投身革命事业。

    然而革命道路是曲折的。1932年11月,由于内奸告密,王效明被日本宪兵逮捕。严刑拷打之下,他咬紧牙关,没有向敌人吐露半点组织的秘密。在狱中,王效明与难友组织起共产党小组,经常讨论国内外形势,秘密阅读共产主义著作。

    狱中的学习使他对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刻地认识。狱牢之苦不仅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为革命献身的精神。1934年,经亲友多方营救,王效明被取保释放。刚离开敌人的牢笼,他便又踏上了寻找党组织的道路。

    投身革命入抗联 白山黑水立战功

    1935年2月,王效明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吉林省宁安县,加入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8月,在宁安县北湖头山区的秘密营地里,经军长周保中、第2团政治委员高凤仪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这支队伍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王效明任军部参谋,成为了抗联队伍的一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配合关内军民抗战。第5军是抗联的主力部队,王效明随部队与日寇浴血奋战,参加、指挥大小战斗数百场。从1940年10月开始,为保存实力,部分抗联部队退入苏联境内。王效明率部队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抗联训练地“北野营”整训,准备随时重返东北战场。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远东日寇也开始对抗日力量进行疯狂绞杀,并在东北各地散播“抗联已灭”的消息。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抗联派出多股小部队自苏联返回东北,展开游击作战,并大力宣传、组织群众,揭露敌人的欺骗伎俩。

    8月,王效明率50余人的小部队进入黑龙江省虎饶地区,用仅能吃12天的食品,进行了27天的强行军。部队不仅完成了侦察任务,还积极打击敌人。期间,王效明率部趁夜色摸进孟家岗一处屯垦区,炸毁了日军准备运往太平洋战场的一列兵车。当时,老百姓中悄悄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敌气森森日月昏,关东父老盼联军。一声爆炸山河动,处处争颂王效明。

    重情重义男儿汉 不破日寇誓不婚

    黑龙江省宝清县西部,有一座海拔500多米的小孤山,孤峰耸立,山势险峻。1938年3月,第5军第3师8团1连连长李海峰率领十几名战士,为阻止日伪对第5军密营的进攻,在小孤山一带展开阻击战,多次打退敌人。最终连长李海峰以下12人壮烈牺牲。抗联将士们将小孤山改名为“十二烈士山”,以纪念这些以身殉国的战友。

    为给烈士们报仇,反击日伪军的进攻。3月19日,王效明率部在大顶子山伏击“兴安军”。兴安军是日本人训练的伪满部队,其中有不少蒙古族士兵,擅长骑兵作战。王效明率部利用地形优势,成功展开伏击作战,毙伤敌人上百,缴获战马30余匹。

    1938年10月,第5军妇女团的8名官兵,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她们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仅有13岁。

    这其中就有组织上介绍给王效明的一位恋人。两人虽互有好感,战地的红花还来不及开放,就被敌人的炮火炸的粉碎。“不赶走日本人,每个人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王效明的长子王民告诉记者,“后来父亲就发誓,不打败日本鬼子誓不完婚!”就这样,直到1945年东北解放以后,36岁的王效明才结婚。

    在抗联的日子里,王效明历任第5军军部参谋,第5军第2师参谋长,第3师政治部主任、第7军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并军特委常委、书记,抗联教导旅2营营长等职。王效明曾与金日成做过并肩作战的战友,在苏联学习期间,还曾获得苏联政府颁发的红旗勋章。

专题链接:

【纠错】 [责任编辑: 李朋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7818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