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外媒揭秘中国中子弹:十年铸剑 险遭美苏扼杀

2015年02月03日 06:0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片:美军203毫米中子炮弹。(图片源于网络)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1月27日发表文章,题目为《揭开中国中子弹之谜》,作者为美国防卫集团公司研究员乔纳森·雷,全文编译如下:

  中国为何要发展自己反对的武器系统?中国批评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却在2010年至2014年对自己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了3次测试。中国一直支持一项禁止太空武器的条约,却多次测试反卫星系统。目前尚不清楚的是,中国新研制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据报道代号为WU-14),会如何与其军事原则相融合。总而言之,中国军事的快速现代化和不透名的国防预算只会加剧人们对中国宣称的观点与研制战略武器的实际做法是否一致的担忧。

  中国研中子弹时机“奇怪”

  解开这个谜团的一种途径是回顾历史,特别是中国中子弹项目的历史。1977年到1988年,中国研制了中子弹,这种武器更正式的名称是强辐射武器。中子弹是特种战术核武器,爆炸波效应减弱,辐射增强。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反卫星导弹谜团一样,中子弹似乎也不符合中国所宣称的核原则。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强调战略力量而且只针对核攻击,而中子弹是战术武器,是针对常规力量首先使用的理想武器。

  由于没有证据显示中国部署过中子弹,问题就更加扑朔迷离了。已经解密的美国情报和中国媒体报道表明,中国研制并测试了这种武器,但没有部署的迹象。开发中子弹的时机也很奇怪,上世纪70年代,中国在经济上十分困难,但仍决定研制中子弹这样的高成本武器。中国一直等到1988年与苏联的关系改善后才对最终的设计进行了测试(在该项目研制期间苏联是假想敌)。

  我新撰写的国防大学专题论文利用了中国核武器科学家传记、新闻报道和技术性文章等一手资料,可以来回答这些问题。这些资料让我们能够重新勾勒中子弹项目的历史,并对推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决定因素进行评估。作为个案研究,中国的中子弹项目有助于就当时和现在中国武器研制决定开展更广泛的讨论。

   1 2 3 下一页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281274504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