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招工难”遇上“就业难”
  新华网 ( 2021-06-01 07:01:32 ) 来源: 《环球》杂志
 

 

美的集团位于广州的家用空调厂

  一边是909万亟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边是加薪也招不到工人的工厂,“就业难”与“招工难”一路之隔,却遥相对望。

《环球》杂志记者/张海鑫 乐艳娜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一边是中山大学里即将毕业,准备书写精英人生的学子,一边是广州国际轻纺城里急切招工的老板。

  一条路隔开了两种期望,也仿佛见证着国内就业市场与招工市场对望但不一定对位的矛盾现实——一边是909万亟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一边是加薪也招不到工人的工厂,“就业难”与“招工难”一路之隔,却遥相对望。

“招工桥”上“招工难”

  穿过广州市大塘村桥南新街一条曲折的小巷,便见一座小桥横卧于窄河之上。每天早晨六七点钟,这座小桥上开始人头攒动,制衣厂的老板们沿街招工,这座无名小桥于是有了个“招工桥”的名号,这里也成了每年服装厂招工情况的风向标。

  “按件计工,招上腰,工厂有空调。”一家制衣厂老板手里拿着一件样衣,与来来往往的求职者沟通着,但找工作的人似乎对老板开出的工钱并不满意。

  “这两年招工越来越难了,前两年日薪200~300元,现在涨到400~500元还是招不到满意的工人。”该制衣厂老板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康乐村、鹭江村、五凤村……在广州还有不少像大塘村这样的城中村,它们是中小制衣厂的聚集地。现在的“制衣村”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制衣作坊,它们占据着临街店铺,隐藏在“握手楼”里。十几年前,这些制衣村的招工长廊能排出一公里,如今再难见到昔日的盛景。

  “现在就业渠道多机会也多,工人们都只想做短工,不愿意做成衣。”因此招工的工种也按照不同工序被切分开来,车工、四线、下摆、领口、锁边等等种类繁多。其中“车工”技术要求最高,也最抢手,在旺季,一位熟练车工常常月入过万元,制衣厂老板们为能招到一名车工,经常会以“包食宿”“报销路费”等福利吸引合适的工人。

胜任岗位需求的更缺

  服装行业“招工难”只是制造业用工难的一个侧面。

  “招工难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现在普遍面临的问题。很多制造企业招普通工人,由于没有技术要求,往往会通过外包公司进行劳务派遣,但这样招来的工人来源复杂且流动性大,给企业的稳定生产带来很多挑战。”广州黑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的企业,深知传统制造业用工困境。其人力资源负责人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技术工人方面,以我们常接触到的义齿加工行业为例,国内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本就有限,而且由于薪资待遇等问题也很难留住高技能技师。”

  宏盛义齿副总经理孙强表示,“这么多年来,中国的传统齿科技工所(从事牙模具生产加工)一直处在口腔产业链的最低端,相比之下,(在牙科诊疗的收益中)国外技师,其收入与医生大体相当;而国内技工的收入大概只占整体收益的十分之一。因此很多技师干几年就改行了,技工所很难留住人才。”

  卧龙电气(济南)电机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员工缺口达400人,但近一个月才招到十几个合适的人,“许多应聘者难以胜任岗位需求”。

  为了招到工人,企业要求不断放宽,但招工情况仍不理想。卧龙电气人力行政部部长高绍静说,前几年招工年龄限制在“30岁以下”都一岗难求,但最近两年放宽到“45岁以下”还招不到人。“尤其是今年,为了满足疫情过后的生产需求,已将年龄放宽到55岁”。

  一些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大部分岗位对体能和精力要求较高,选择“大龄工人”也是无奈之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显示招聘需求人数增加到166.5万人,求职人数增加到60.9万人,缺口达105.5万人,首次突破100万人关口,达到本排行发布以来的历史最高位。其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制造业人才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势头。新进排行榜的29个职业中,有20个与制造业直接相关。

“填不满”的结构性缺口

  近些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则屡创新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2018年增加到820万,2021年将再度刷新纪录达到909万,“最难就业季”的新闻,屡屡随着被刷新的高校毕业人数纪录刷屏。

  可是,如此多的毕业生为何填不满用工缺口?

  “技术人才的结构性短缺,与我们在教育中重理论轻技能的现状分不开,这不仅体现在普通高校与职业教育学校的比例差异上,还体现在职业教育本身的轻技能现象上。”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计文波对《环球》杂志记者说,“以服装设计行业来看,现在企业最缺的是动手能力强的设计师。”

  “我从事服装行业30多年了,还在做着一针一线的事情,包括阿玛尼在内的许多世界大师,都是从一针一线开始做衣服。”计文波有时会戏称自己为“裁缝”,“但现在很多学校的学生徒有理念,对于制版、面料都不是很懂。更悲哀的是,很多服装学院附近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制衣店,替学生们打样制版。试问光有理念,光会设计画图,不会裁不会做,能称之为服装设计师吗?”

  “我们那时候从学设计到做设计,都是亲力亲为。学技术的时候,就趴在门缝瞅师父画版画图,然后自己找感觉。常常因为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半个月都住在工作室里。现在的年轻设计师没有这样的经历。”计文波回忆道。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已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相比,仍有差距。

不想做蓝领

  除了技能型人才的数量缺口外,薪酬体系、人才政策以及社会认同感等也削弱了人们选择成为蓝领的意愿。人力资本数据中心中智咨询2020年《一线蓝领用工荒情况调研报告》显示,90%的企业认为,造成蓝领用工荒的原因,是年轻人从事一线蓝领工作的意愿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分析,长期以来,我国依赖劳动力优势,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发展重点,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中高端产业是必然要求,逐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和社会地位是必然趋势。

  有调查显示,96.33%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对技术工人的职业歧视或偏见。例如,一些用人单位的人事、薪资制度不甚合理,本、专科学生能享受到的待遇存在巨大差异。再如,一些大城市的落户政策仍存在“学历歧视”现象,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在落户积分上有差距,一些企业的技术人才落户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就业平台对高学历的过度崇拜,导致一些学子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逃离职业教育。即便完成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也并没有进入相关专业领域工作,其中不乏一些技能大赛的佼佼者。

  此外,更灵活的自由工作也成了年轻人的新选择。阿里巴巴发布的《2020饿了么蓝骑士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平台骑手超过300万人,其中“90后”占比近50%。而《2020年00后蓝骑士报告》显示,近一年来,新注册“00后”蓝骑士数量同比增长近2倍,他们更青睐灵活自由的工作,并有近一半人愿意把这份工作推荐给同龄人。

  因此,要补齐用工缺口,需要各地及时推出改革措施,清理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性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尽快明确职业教育毕业生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落户、就业、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应享受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同等的地位,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创造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环境。

校企联动“查漏补缺”

  正是看到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脱节,很多探索者已经把企业开到了学校里。

  5月20日,厦门计文波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广东白云学院签约,成立“计文波国际时尚设计学院”。“要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设计人才,最终的设计理念要能落地成为商品,学生必须要先学会一针一线去做衣服。未来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会更突出技能实践课程,与服装企业合作把课堂搬到工厂去,让学生身处其中第一时间体察市场需求的变化。”

  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实际上,“十三五”期间国内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方面已经有了诸多探索。各地纷纷大力推动建设“厂中校”“校中厂”,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人才极度稀缺,校企合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口腔行业,“数字化”正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国内口腔院校的齿科技术专业鲜有开设齿科数字化课程的,数字化人才严重匮乏,所以从2020年年底我们就开始考虑和本地的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黑格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武随平介绍,通过广州市工商联牵线搭桥,今年2月黑格与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共同培养数字化口腔技术人才。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之所以就业难,和学校的实操设备太过老旧,不能及时随行业技术发展更新换代有关,而这种以技术推广模式展开的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学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实操培训,学生可以及时接触和了解最新的行业设备与技术。”武随平说。

  业内专家认为,要破解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供需不匹配问题,不仅要在抓好职业教育的用人端上下功夫,也要建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

  一方面,定期发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特别是紧缺专业岗位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引导职业院校对专业设置及时调整;另一方面,完善行业指导机制,发挥行业组织对本领域职业教育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作用,收集发布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引导职业教育贴近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

“未来工厂”的“未来工人”

  深受“招工难”困扰的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在改变,迈出了智能制造的转型步伐。越来越多的“未来工厂”在“技工荒”的倒逼下走进现实。

  “不仅是用工难,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患者需求端对诊疗速度加快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出品速度上,诊所给加工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收到的诊所订单上,常常写着‘加急、加急’,这就要求齿科加工厂的生产安排更灵活、效率更高。因此我们不得不尝试用科技代替人工。”孙强说,已经有资本观察到了需求端的变化,并开始大规模入局,搅动行业数字化变革,“如果传统加工厂不能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最终结果只能是自然死亡。”

  目前,黑格科技的3D打印方案已经在宏盛义齿落地应用。相比传统石膏模式,使用该方案口腔数据获取可减少36%的耗时,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美的集团作为家电巨头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开展很早。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副总裁姜华方向《环球》杂志记者介绍,集团自2012年起就开始推动智能化变革,家用空调业务也跟着整个集团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由世界经济论坛等评选出的“灯塔工厂”,被视为工业4.0时代下的“指路明灯”,而美的南沙家用空调工厂就在2020年成为了“灯塔工厂”。

  在超过4万平方米的厂房中,一排排机器人或机械臂在自动化生产线、注塑、立体库等生产环节上各司其职,产线自动化率达65%。出现问题时,系统会弹出警告对负责人进行追责……这便是“未来工厂”的现实雏形。

  数字化生产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压力。姜华方给《环球》杂志记者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2017年美的做390万台套空调要用2.6万人,而今年3月份做700万台套空调,总用工也只有3.1万人,产量的增加远远超过了人数的增加,能看出整体效率的提升非常明显。姜华方说,近五年美的家用空调没有新增一条产线,都是通过数字化变革和内部业务流程的变革,实现了提质增效。

  在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未来工厂中,一部分普通工人的工作会被替代,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用工需求,未来工人需要学习更多的新技能。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此前发布的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兴起可能要求制造业工作学习新技能,升级新的知识来适应人机合作。而这部分人才需求,给技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决定着中国制造的未来。

  随着未来工厂的不断落地,相信会出现更多像赵晓卉(《脱口秀大会》演员)一样的新车间工人,他们不再是进行重复劳动的流水线工人,他们会有自己的生活哲学,一边拿自己的职业玩梗,一边以车间工人为荣。到那时,站在台上的赵晓卉不会再说,“我们车间就我一个女生。俗话说,‘一个人缺什么,就喜欢炫耀什么。’我们车间就喜欢炫耀我。”

来源:2021年6月2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