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首页 国内·国际·言论 | 经济·财富·科技 | 社会·文化·生活·其他 | 专栏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 环球广告
美高科技企业的军事“业务”
  新华网 ( 2021-04-27 07:35:04 ) 来源: 《环球》杂志
 

 

身着单兵作战装备的士兵

    该设备借助增强现实和机器学习技术,将经过处理的虚拟图像叠加于士兵的现实视野,使其无需移步,便能对周边环境实施“全方位、无死角”式侦察。

季澄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微软公司近期获得一份价值高达219亿美元的合同,将为美陆军提供至少12万套增强现实头戴设备,以满足官兵在训练、演习和作战等不同场景下的多重需求。这份天价合同据悉为期10年,首期协议5年,期满后可选择延长5年,且全部生产流程将在美本土完成。

  消息一出,外界再次将目光对准美高科技企业与美政府及军方之间长期存在、复杂且微妙的“互惠共生”关系。

  一方面,美高科技企业通过成为政府和军方的技术供应商,获取支撑装备研发所需资金和数据,持续优化关键技术、压缩生产成本,为最终占领民用消费市场铺路。美政府和军方则寄希望依托高科技企业拥有的尖端技术,提升联合部队杀伤力,维护自身在全球军事竞争中的支配性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伴随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高科技企业与政府和军方,以及国会与政府间的分歧与矛盾也愈加凸显,并将影响未来企业与政府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更为重要的是,美政府和军方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执意以“零和博弈”思维推进高新技术“军事化”“实战化”的做法,不但有违国际社会达成的相关共识与原则,更会对各国间展开新一轮军事技术竞赛起到负面示范效应。

瞄准未来作战模式

  事实上,微软公司2018年就曾与美陆军签订一份价值4.8亿美元的合同,为后者研发增强现实设备的原型产品。此番签署的新合同,标志着该项目已通过初期技术测试,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作为美陆军将下一代计算技术引入战场以改变未来作战模式的重大举措,微软研发的增强现实头戴式显示器,旨在增强士兵在城市近战环境中的周边态势感知能力,以及指挥人员的实时监控与指挥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决策效率、优化信息共享环境的目的。

  根据设计方案,该设备借助增强现实和机器学习技术,将经过处理的虚拟图像叠加于士兵的现实视野,使其无需移步便能对周边环境实施“全方位、无死角”式侦察。与此同时,士兵还可摆脱传统纸质地图的束缚,仅通过护目镜标记敌方位置并与己方队友分享,在为战场沟通提供便利的同时,释放单一作战实体在作战任务规划方面的潜能。

  此外,与美军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新型头戴设备自带的热成像技术,把传统夜视系统呈现的圆环式图景升级为180度视野图像,士兵在黑暗等不可预测环境中的生存与行动能力将显著增强。而在诸如新冠肺炎等全球性流行病蔓延期间,美军甚至可以用其测量体温,以便及时掌握作战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

  对作战指挥官来说,在集成视觉增强系统(IVAS)的辅助下,能够实时获取关于战场地形、敌人数量、武器配备和气象条件等数据,并据此对一线士兵的战场表现作出评判。新设备内置的人工智能芯片,使指挥官能够及时追踪、了解士兵身体机能发生的细微变化,为制定下一步作战方案提供辅助性参考。

  目前,美陆军正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基地对新型头戴设备进行压力测试,以检验其在极端天气与地形条件下的耐寒性与抗干扰能力。

“军民合作”由来已久

  作为对苏联发射全球首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回应,美国国防部于1958年正式组建高级研究计划局,着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与高科技企业的合作打开方便之门。冷战时期,由仙童半导体公司等行业先驱研发的芯片被广泛应用于美弹道导弹项目。

  至今,美高科技企业与政府及军方的合作已持续达大半个世纪,彼此间密切的商业往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合作内容仅因不同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关注重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与侧重。期间,部分企业出于“道德形象”考量,刻意压低合作调门,不愿透露更多具体细节,但这并未对本已存在的合作造成实质性影响,且随着时间推移,合作愈发呈现普遍化与公开化的趋势。

  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9·11”事件后,为加大对公开源情报的搜集与挖掘力度,美国防部分别与Saffron科技公司和Factiva信息公司签署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合同,后者协助从海量、多语种公开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情报。此外,当时的小布什政府还通过设立特定领导机构,拟定专项法律条款等途径,为此类合作提供制度与法律保障。2013年,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更是将美国家安全局与雅虎等科技公司达成的旨在搜集用户私人信息的秘密协议公之于众。

  至特朗普上台前后,美国家安全优先重点由应对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转向“大国竞争”,美科技企业与政府间的合作亦呈加速演变之势,具有两大鲜明特征。

  一是合作更公开化,声调渐高。据美《新共和》杂志报道,特朗普曾于2018年4月邀请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萨弗拉·卡兹等企业高管,共同探讨被国防部称作“联合企业防御基础设施”的云计算项目;亚马逊公司创始人贝佐斯在2019年度国防论坛上,公开鼓动美信息技术企业与五角大楼合作,声称此举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二是参与企业范围更广。以军事航天领域为例,马斯克创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与国防部签订价值3.16亿美元的合同,从2022至2027财年为美军方发射航天器;亚马逊公司则负责为美空军研发新型太空发射系统,以摆脱对俄制RD-180发动机的依赖。

  总体上看,美政府和军方与高科技企业之间不尽相同却又高度互补的利益诉求,促成两者“互惠共生”的合作关系。在前者看来,各国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展开新一轮竞赛,表明高新技术愈发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抓手与新战场,处于领先地位的一方将在相关规则制定方面享有“天然”议价优势,并以此引领未来国际力量格局走势。与此同时,他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触发美政府和军方对自身科技主导地位旁落的焦虑与担忧。唯有借助本国企业产品在技术和性能上的优势,加速军事装备迭代更新进程,才能确保美在全球军事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对于后者,鉴于增强现实等高技术装备对民用市场来说仍过于昂贵,企业“逐利”的本性将使行业应用成为其现阶段努力拓展的市场方向。通过与政府和军方合作,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归拢、充实产品后续研发所需资金与数据。与此同时,产品的研发与销售成本亦将有所下降,最终实现由“军事优先”向“军民兼顾”的转变。

矛盾与隐患

  在美高科技企业回应政府和军方技术关切愈发热络与公开的同时,部分矛盾与隐患亦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企业基层员工与高层存在价值观冲突。微软、谷歌两家企业部分员工曾于2018年公开向所在企业高层请愿,表示“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研发武器,要求在如何利用工作成果方面拥有发言权”;谷歌基层员工甚至不惜以离职相“要挟”,企图说服企业退出与国防部围绕Maven项目展开的合作,并制定一系列行为准则,确保谷歌技术不会服务于战争和武器装备。

  尽管涉事企业和军方高层在多个场合对自身行为进行辩护,声称相关决策是基于“共同的价值观”、是“非侵犯性”的,但这种违背客观事实的诡辩只会进一步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人才招募能力。

  其次,国会与政府围绕“竞标模式”分歧较大。在与高科技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时,美国防部采用所谓“赢者通吃”的竞标模式,致使一些科技巨头获得近乎垄断性的供应商地位,与“多方合作、共同研发”的常规做法背道而驰。在国防部云计算服务项目上,国会共和党两名议员致信国防部总检察长,质疑军方高层将该项目单独授予一家公司的做法违背国防部道德标准和联邦法律。

  最后,军事领域是各种新兴技术转化运用的重要场所,科学技术民转军需十分慎重。而美国政府执意拉拢业界助其提升军事科技竞争力的举动,将增加大国间爆发军备竞赛的风险,使全球本已脆弱的战略稳定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来源:2021年4月2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8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打印本稿
查看评论
推荐给朋友:
  相关新闻: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订阅本刊
本刊通用网址:环球杂志
  • 如果您对《环球》杂志的稿件有任何意见及建议请与我们联系。
  • 编辑部电话:
    010-63077031
  • E-mail:
    globe1980@vip.sina.com
  • 社址:北京市京原路8号新华社第二工作区
  • 邮政编码:100040
  • 对外合作:
    010-63077015
  • 传真:010-63073516
  • 总 编 辑:冯瑛冰
  • 执行总编辑:卞卓丹
  • 《环球》杂志
    新华通讯社主管
    瞭望周刊社主办
    环球杂志社编辑出版
    ·全彩半月刊
    ·出版日期:每月1日/16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73/D
    ·邮发代号:2-511
    ·国外邮发代号:SM341
    ·国内订阅: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本刊随时办理邮购
    ·全年订阅价:192.00元
    ·国内零售:
    全国各大中城市报刊摊点/地铁/机场/书店等均有销售
    ·零售价:8.00元
    ·国外总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定价:US $6.00元 HK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