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高质量”谣言怎么来? 围观朋友圈谣言产生过程

2014年07月30日 06:53:37 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到:

  B 网帖解密“谣言”产生全过程

  了解了所谓的科学谣言的虚伪模样,可能还不够,“知乎”网友还手把手为大家演示一下如何“造谣”。这里要声明一下,大家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破谣,而不是真去造谣。此次选中的目标是——可乐。

  第一步,需要一些来源正规的文献和研究,可从各种专业期刊库中搜索关键词:soft drink,health。直接看到结论部分。

  第二步,总结信息,会发现对于软饮料对体重和钙摄入影响的研究,各种结果的文献都有。

  第三步,组织文字编造谣言,使用确定的结果,即可乐损伤身体健康,瞧瞧这段“高质量”的谣言:“可乐杀精?可乐致癌?骨质疏松都是可乐惹的祸?长期以来,这些传闻都被认作是谣言。然而,在2007年《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中引用的Dr.Lenny R的一项研究[1]中,证实了可乐确实会对人的身体机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影响,甚至危害健康。

  一罐可乐中含有的糖分已经超过了联合国健康组织推荐的日最高摄入量,容易引起蛀牙、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肥胖等后果。看了这些科学报告,你还敢喝可乐吗?”

  这则谣言中,采用“科学”的写作模式,将软饮料的概念转换为可乐,选择性无视对文章不利的事实,过分演绎危害,并模糊剂量,“大量饮用可乐与肥胖有关”夸张成“饮用可乐肥胖”。

  C 网友点赞 破谣需三思而后“信”

  “辟谣利器啊”、“受够了朋友圈的谣言文,看到这个简直大快人心”、“科普工作任重道远”……对于一份这样详细的报告,不少网友打算学好这门“手艺”,对谣言不能轻易相信。

  此外,对于怎样识别谣言,网友们也大谈自己的辟谣绝技。网友“软件攻城师”就评论说,“粉碎一个谣言最有效的方式,不外乎从它最明显的漏洞入手。”网友“haoshu2008”称“这些谣言,95%以上经不起网络搜索,建议大家多动手。”

  其实在文章的最后,该“知乎”网友还教了大家一招破谣的原则:三思而后“信”。不论是对文章的来源百度一下也好,询问身边相关专业的同学也好,在看到消息后,多加判断;哪怕是自己没有能力判断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传播危言耸听的消息,也是扼杀谣言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和根教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面对不知真假的信息时,个人要多方判断,可以询问有相关专业的人士,也可以关注一些官方信息,一些专门化机构或者社会化组织或者公共人物会有辟谣信息发布。“个人平时也要多增加社会经验,提高个人素养,辨别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实习生 李翩翩 扬子晚报记者 王赟)

   上一页 1 2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3010101000000000000001110865126812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