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经济日报社周剑:践行“四力”走基层 做全媒体把关人
2018年12月20日 16:22:56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改革开放前沿城市苏州、无锡,声名远播的共同富裕村华西村、永联村,民营企业代表海澜集团、红豆集团……看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全国新闻界践行‘四力’”江苏行采访日程,就让人充满期待。

    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在10多个采访点的参观调研中,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催生了苏南地区翻天覆地的巨变,极大提升了当地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活动中50多名编辑记者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实时报道、全媒传播,同台竞技、畅谈心得,带给我诸多感触与思考。

    锤炼“四力” 提升新闻作品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难发现,这两者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没有通过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所带来的优秀新闻产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就无从谈起。“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既是媒体人本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媒体增强影响的基础支撑,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行是对大家的一次集中练兵,“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到了集中锤炼。“脚力”方面,我们扎实走访了10多个采访点,进工厂、下车间、访乡村、探都市,真正做到了深入基层一线。“眼力”方面,苏南地区的先进村华西村和永联村的“强富美”、张家港的精神文明成就、苏州工业园的产城融合等,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壮阔的发展画卷。“脑力”方面,苏南地区的因地制宜发展、超前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等理念,带给我们诸多思考。“笔力”方面,编辑记者们一路上全程动态发稿,做到了最大程度及时传播江苏各地的发展成就。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切实提高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华西村为例,采访第一天我们就来到这个久负盛名的共同富裕典型村。此前,由于近来华西投资出现亏损,网络上有一些质疑声音。真实的华西村现状如何?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直面热点,“负债率总体可控,华西村这些年也一直在改变,确保与时俱进”。通过实地走访吴仁宝故居、村文体活动中心、龙希大厦、电商研发中心,采访外来人才“小贵州”、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等村民,采访团报道还原出一个在化解过剩产能、关停污染企业、培育新动能、建“农村都市”促乡村振兴等方面多头并进的华西村。《目标“两个一百年” 改革开放40年华西村再出发》《一个村何以变成一座城》《“不要土豪的富,要文化的富”》等“冒着热气”的鲜活报道获得了大量传播,让外界了解到一个更为立体全面的华西村,真正凸显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笔力”的内涵正发生深刻变化

    此行中,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迎难而上的精神力量。不管是“四千四万”精神,还是“张家港精神”,都在强调奋斗与实干。采访中,海澜集团“不断否定自我,永远追求卓越”的文化,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过去的钥匙打不开现在的锁”的话语等,都让人印象深刻、发人深思。

    大家深切感受到,苏南地区的发达富庶从来不是轻轻松松、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媒体的转型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家边采访、边交流,认为大型民企、先进村尚且积极探索发展新境界,我们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面前,也要振奋精神,加快闯关夺隘。

    事实上,变化正在悄然发生。此次活动参与者中,新媒体从业者占到了相当比例,这体现了中国记协对互联网“主阵地”的日益重视。活动中,来自新媒体的同仁们常常是率先发稿、持续发稿,给传统媒体工作者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好的“鲶鱼效应”。50多位编辑记者根据各自媒体特点,发稿踊跃、亮点纷呈。特别是来自传统媒体的同仁们,发出不少简洁明快的图文报道和短视频节目,得到了大量的传播与转发。

    几乎所有媒体的报道都包含了新媒体呈现方式,“脱纸化”“脱PC化”成为交流中的高频词,也给我带来不小触动。作为一名传统纸媒编辑,以往自己对“内容为王”会更多地理解为以文字内容为王,而对多媒体呈现方式重视不够。此行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笔力”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它所指的绝不仅仅只是妙笔生花,还要做到会拍照片、拍视频,写策划、脚本,当主持、导演等,练就“十八般武艺”,积极适应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趋势,尝试探索借助H5、VR、图解、视频、动漫等受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来丰富报道内容。

    由于传播方式、传播格局的改变,传播活动已经从大众传播向分众化传播演变,传统媒体依靠“一张纸”“一个屏”“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传统媒体必须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实现创新发展,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借助新媒体技术,在多元的传播平台和渠道发布内容,形成强大传播合力。

    做既有“网感”又有深度的全媒体把关人

    此行中,我们还走访了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该台云媒体平台融汇了广播、电视、微信、微博、APP、网络订阅等信源,既是内容存储资源库,又是指挥调度系统;旗下APP在做新闻资讯、现场直播的同时,还具备政务服务功能;推行组建了多个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融媒工作室。如今,苏州广电的市场份额未减,新媒体用户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初步迈入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阶段。

    在互联网日益成为新闻舆论工作“主阵地”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闻单位正全力推进平台和内容双建设,同时加快采编“主力军”进军互联网“主阵地”的步伐。作为编辑,深感自己需要加快成长为既有“网感”又有专业深度的全媒体把关人。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一方面要保持擅长选题策划、深度报道,编发流程严格、公信力较强等优势。这是我们的根和魂,需要坚守。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编辑也要及时了解网络舆情热点,学会网言网语、保持网感,与记者们一起策划选题、寻找角度,加快进化成为全媒体报道的坚强把关人。

    以往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不少停留在动态化、碎片化地发稿层面,有策划、显深度、成系列的新媒体作品并不多见。而此次活动中,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在出发前就做了大量的新媒体报道策划工作,推出了短新快的视频节目,获得了80余万的点击量。

    媒体融合和转型没有标准答案,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新闻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锤炼永无止境,媒体人的融合实践也将永远在路上。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王小玉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687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