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广电《我的青春在丝路》:让“一带一路”可触可感
2018年08月16日 08:45:56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媒体人自然是最先感受到这个词汇热度的群体,但对于它背后的意味,还是缺乏具象的了解。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召开,进一步启发了我们的思考:在习近平主席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下,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去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他们给当地带去了什么?又经历了什么?观众肯定也和我们一样,希望对这一切有更多了解。

    这就是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的创作初衷,如果我们能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真实地记录中国年轻人在异国他乡经历的故事,他们的感受和所思所想,就能让祖国和人民对“一带一路”有更多可感可触的理解和认识。

    小切口 大主题

    为了找到拍摄对象,节目组与国内各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取得了联系,请求他们推荐在海外的工作人员,团中央宣传部也参与到动员当中。最后,我们从60个国家的80个人物中挑选出了5位拍摄对象,他们分布在巴基斯坦、尼泊尔、哈萨克斯坦、柬埔寨和埃塞俄比亚,区域横跨南北半球。

    首先从策划开始,主创团队就明确,体现大主题,更需要从最小处着手。小人物才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直接的参与者,他们经历的故事,足以见证大背景和大意义。其次是紧扣“青春”,牢牢抓住年轻人这个群体在“一带一路”中的年龄“区域”,放大他们存在的意义和工作的使命。第三就是异域风情,在以往的节目中,这个部分是被无视或者忽略的,我们把这部分内容作为节目有形的存在,并进行了鲜明的标注,因此成了节目一个鲜明的特征。

    从去年9月开始,5个摄制团队陆续奔赴这5个国家。这支年轻的队伍,既记录了同龄人在丝路上的精彩,采访过程也是一部青春历险记。在柬埔寨的热带雨林中用光了防暑降温药;在尼泊尔的深山中“与世隔绝”;去巴基斯坦的团队成了“战地记者”;哈萨克斯坦的团队在野外拍摄时要随时防备野狼来袭;远赴埃塞俄比亚拍摄的团队更是时常处于危险中,当地的暴力冲突让他们只能住在首都,每天采访往返要200公里。

    出于安全考虑,《我的青春在丝路》摄制组在埃塞俄比亚拍摄时,只能住在首都,离外拍地还有近200公里,糟糕的路况让车抛锚成为常事。

    跟摄制组经历的这一切相比,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年轻人,更是用自己的青春实践着“中国梦”,同时也让这条“丝路”上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了由中国发展带来的美好成果,他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有很多。因此,节目最终播出时,片中的5位年轻人虽然都很普通,但观众对他们经历的酸甜苦辣都能感同身受。

    节目自今年3月1日在芒果TV上线以来,备受年轻人追捧,网上点播的人次直逼2000万,微博上“我的青春在丝路”的相关话题,获得了260多万人次的阅读。节目组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中国故事的传播方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

    足够接近新闻现场

    在第一季的拍摄过程中,出发前就基本确定好拍摄脚本。经过前期沟通,分集导演对主要人物故事、在当地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基于这些信息,一般都能列出主要拍摄场景、目标人物相关故事线索,甚至一些期待目标人物讲出的同期声、希望采用的镜头表现方式等。这种“照方抓药”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到当地之后看天吃饭、任意发挥的不确定性。

    尽管前期已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对当地有一些了解,但实际上,由于距离遥远、信息经过多手传递,故事往往会和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也不那么鲜活。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例如天气问题、因不同管理方式而带来的拍摄障碍,往往会导致最终拍摄和开始的脚本策划有一定出入。

    在当地采访中可能会有一些新内容、新发现,例如前往哈萨克斯坦采访的第一天就遇到了油井下半截设备卡在井里的“落鱼”状况,如果继续按照原拍摄计划,相当于需要采访对象调整个人实际工作安排配合“摆拍”。这样的话一方面会影响对方工作,进而影响拍摄情绪;另一方面也不符合我们去记录这些海外一线优秀青年们工作生活状况的初衷。

    哈萨克斯坦的雨说来就来,《我的青春在丝路》摄制组只能紧急找来脸盆保护摄像机。

    因此,前期工作既要做到充分细致,如主要拍摄场景、大的拍摄日程安排等要考虑周全,又要给现场采访拍摄留下充分的创作空间,好作品往往是在足够近的新闻现场,通过细致观察、认真记录、充分沟通和深入思考而来的,再好的想象力也代替不了发现的眼睛。

    体现团队协作和专业精神

    在异国他乡进行采访拍摄,一个小分队虽然规模不大,但保持队伍的团结以及精气神非常重要。采访对象一开始往往对我们还比较陌生,有时甚至不免会心存一些疑虑。想要实现与采访对象的“破冰”,有多种多样的方式,但总体而言,做好自己分内事,体现出团队的专业精神,是一个较为通用也较为有效的方法。

    考虑到在当地拍摄很大程度上需要对方全力配合,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在不影响主体拍摄采访的情况下,要做一些灵活处理——对于对方提出的建议,如果对成片能够加分的,积极采纳;对于会牵扯大量精力去拍摄又没有什么加分作用的,坚守底线、委婉拒绝;对一些可有可无的人物采访,可以先开机拍摄,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国外不同于国内,安全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遇事保持冷静、克制,多与对方单位沟通,由对方出面与所在国有关部门沟通,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内容上,为了表现主人公在海外工作的挑战性和不容易,第一季的时候,几期节目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对当地自然条件的艰苦、工作环境的恶劣、合作伙伴的不给力等客观情况进行了大篇幅展现。正是因为这些客观条件的“差”,才让很多观众看了之后更能理解主人公的“难”,进而更加容易与之产生共鸣。习近平主席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的年轻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打拼,除了突破种种艰难险阻给当地送去技术、设备、管理理念之外,与当地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必然也会触动这些中国年轻人,帮助他们有所成长。(作者傅卓系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我的青春在丝路》总导演)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39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