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阅读:彰显新姿态 呈现新风尚
2018年07月17日 13:55:28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对谈嘉宾

   新时代需要阅读的新高度,新阅读提升民族的新境界。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可以一年一度,可是,一个人的读书却要一生一世。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聂震宁



 个人的阅读只有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会具有不竭的动力与不衰的毅力。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郝振省



 开卷有益。新时代要形成阅读新气象,让阅读成为根植于每个公民内心的具有内在动力的需求,而读什么样的内容则需要社会加以引导与倡导。从自在到自为,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阅读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周蔚华

  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脉清香,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不论是古代先贤,还是革命前辈、国家领袖,都注重通过阅读,思接千载,贯通古今,汲取人类精神营养,最终成就人生和事业的辉煌。

  在推动全民阅读的12个年头里,全民参与、全民诵读的方式,以及阅读求知、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中国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阅读姿态、新阅读风尚,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之中的阅读精神被唤醒。

  那么,新阅读的“新”具体应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时代对新阅读提供了哪些保障和便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阅读风尚和阅读精神?阅读产业未来发展空间还有多大?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前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分别对谈几位行业专家、学者,听一听他们对新时代新阅读的理解。

  全民参与, 阅读风尚的新面貌

  如今,《中华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火爆、“高颜值”实体书店和图书馆的复兴等“现象级”文化事件在不断地告诉我们,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正在形成一种新的阅读面貌。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我们说,新时代的新阅读,这里面“新阅读”的“新”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朱永新:新阅读的“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新的对象。过去的阅读群体主要限于学生、教师、学者等,新时代的新阅读是全民参与的,有更多的人成为阅读者,在对新阅读的推动和倡导下,所有人都应参与其中,成为读者。二是新的内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要读的好书,特别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节点上,我们国家出版了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谱写时代主旋律、讴歌时代英雄的优秀图书,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书应成为新阅读的主要内容。此外,对国外名家名著的阅读也必不可少,这时就需要加强对引进书的有组织、有系统的翻译工作。三是新的形式。过去的阅读主要以个体为主,如今,《朗读者》、《经典咏流传》、“南国书香节”等阅读形式越来越多样,让大家可以更好地参与其中。四是新的载体。听书、数字阅读、电子书阅读等各种载体的阅读,应该跟纸质阅读共存。五是新的阅读方法,以共读为主题,如亲子阅读、读书会等,有共同的阅读,才能有共同的价值观。

  聂震宁:应当说,新阅读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也不是一个代际的概念。倡导全民阅读12年来,全社会逐步形成了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共识。什么是书香社会?我看就是处处有书香,人人爱书香。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社会风尚。

  全民阅读初步完成了发动阶段,国民阅读率提高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可是我们的全民阅读,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时代的新要求,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我在去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阅读力》中提出,要提高国民阅读率,经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可是要提高国民阅读力则需要有科学的方法、长期的坚持,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条件,需要久久为功。我们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

  此外,新时代新阅读涉及多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新”是政策法规要尽快到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要尽快发布并施行。第二个方面的“新”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领导干部带头就意味着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倡导阅读的。第三个方面的“新”是出版界要继续发展繁荣,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读物。第四个方面的“新”是阅读要进一步蔚成社会风气,人们有更多的阅读时间,社会有更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郝振省:新时代对新阅读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的阅读内容要更多地集中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的先进文化这三方面,集中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上面,集中在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方面,集中在三大战略的实施和实现方面。虽然阅读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但它也更多地融入到了整个社会之中。

  新时代,全社会阅读风气正在进一步深入和强化,新的阅读方式实际上意味着双向交互的模式、综合性知识服务的模式、碎片化和深阅读相结合的模式,也是精准化、场景化、个性化的模式。阅读风尚是在整个新时代推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下产生的,政府工作、行业服务、单位学习等一切有可能的空间和举措都在尽可能地向全民阅读靠拢、向建设书香社会靠拢。就个人来讲,需要加强把阅读作为自己基本生活方式的倾向,让个人和阅读精神更吻合,让社会和阅读风尚更吻合。

  周蔚华:近几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几乎每年的阅读率都在上升。这也意味着一种阅读的新气象——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

  新阅读的新,除了内容、形式、载体上所呈现的新,最为可喜的是还出现了新的队伍——少年儿童读者成为阅读的重要群体。我们可以看到,童书市场每年增长率很高,远远高于其他类别图书的增长率。

  “软硬”兼具,新阅读获更多保障和便利

  今年3月,“全民阅读”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政策上的推动与规范,对于新时代的全民阅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及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都是辅助全民阅读的法律法规,为全民阅读带来了极大程度的保障和便利。

  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这些相关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都是新时代新阅读的重要指引、规范、保障。全民阅读的态势,在新时代只会更强劲。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辅助全民阅读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已经或将为新阅读带来哪些保障和便利?

  朱永新:两部法律的出台对于推进全民阅读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根据其功能定位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管理。这就可以看出,不单单政府机构,还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吸引公众参与管理,而不是关起门来办图书馆。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图书、报刊、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节目、网络信息内容、节庆活动、体育健身活动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这条规定符合了农村特点和需求,对农家书屋以及农村图书馆的管理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于促进全民阅读来讲,《公共图书馆法》更直接。比如,该法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向公共图书馆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明确提出鼓励公民、法人自筹资金成立公共图书馆。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公共图书馆。这是对地方图书馆提出的刚性要求,也是对全民阅读蔓延至县级以上地区的保障,为当地读者阅读提供了便利。

  聂震宁:这两部重要的法律都与全民阅读直接相关,其中都有对全民阅读予以支持保障的具体要求。已经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全民阅读作出财政预算安排,应当把全民阅读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郝振省:总体来讲,已经出台的法律,明确提出支持全民阅读的开展,为阅读提供帮助,也把推动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比如增加农村地区的网络信息内容,符合农村的特点需求,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些都为新阅读提供了保障和便利。实际上,近几年来,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社区书屋、工会书屋等已经注意到传统读物的供给和新型读物的供给相结合。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可以说,如今的全民阅读硬件正在逐步完善,包括阅读环境、政策要求、相关法律法规辅助,以及配套的产品建设等。那么,从“软件”、主观上来讲,需要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怎么看待全民阅读?人们还有哪些阅读需求,可以为新的阅读方式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聂震宁:个人阅读、家庭阅读及校园阅读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个人阅读,最重要的是要形成阅读习惯,进而形成终身的阅读习惯。家庭阅读还需要普及,不仅是亲子阅读,还应该是家庭成员的阅读,这都应该有很好的研究。现在的家庭阅读更多的是少儿阅读,其实成年人的阅读也应该很好地开展。这里面也需要有理念,同时还需要有一些方法。

  郝振省:如果以上两部法律已经为家庭和个人阅读提供一定保障的话,那么已经向全社会征求意见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是一个全面的、立体化的保障。当党和政府把保障公民的阅读作为自己法定职责的时候,作为共和国的公民,完全有必要和应该把阅读作为自己对民族和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如今主要有两个阅读需求,比如听读需求,就可以带来新的契机,在现今信息爆炸、市场经济快节奏发展的时代,对公民眼睛的使用是超负荷、过度开发的,而听读则是对耳力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对听力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又比如朗读或诵读,也可以带来新的契机,不仅电视台的集体朗读节目,还有机关、学校的集体朗读,都能引发对阅读空间、对阅读新的兴趣和投入,也带来了新的阅读契机。

  周蔚华: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美著名大学图书馆借阅率比较》中说,美国大学生借阅图书的发散度高于中国大学生,涉及的学科面也更广一些。因此,在阅读新风貌形成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做深阅读的表率,这是使我们的民族成为思想的民族、思辨的民族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原著,尤其要强化哲学、思想文化类的阅读教育,改变浅阅读的阅读习惯。

  资本追捧,阅读产业还有多大空间?

  在知识经济的崛起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推广下,阅读在近年来受到了国民极大重视,特别是在新时代,阅读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阅读产业由此迎来了它的“资本盛宴”。2017年至今,中国出版、中国科传、山东出版、掌阅科技、阅文集团等多家出版集团和数字阅读企业挂牌上市,掀起了阅读产业登陆证券市场的热潮,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得到、喜马拉雅FM等知识付费、有声阅读企业也备受追捧。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如今的阅读产业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各家出版单位、实体书店、阅读机构,以及有声阅读企业等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从而满足新时代新阅读的发展要求?

  朱永新:应该说,随着全民阅读的推进,相关的产业要跟上,也会反过来推进新阅读,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把阅读作为产业来做,另一方面推进了整个阅读活动。阅读备受关注,阅读产业也会进一步发展,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把最好的内容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进一步分层化、定制化、个性化,阅读产业才能进一步成规模、成系统地发展。

  聂震宁:在出版业的产业化发展、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应该说是为出版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不断进行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资本支持和体制机制支持。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出版社还是要在知识传播的精准性和文化传播的深刻性上作出更多的努力,组织更好的出版资源,通过有效传播服务于全民阅读和社会文化创新,这才是务本之道。

  数字技术的发展,还会给传统出版产业带来新的出版样式的可能性。比如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都未广泛运用于阅读,还没有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板块,目前还只是更多地停留在尝试性阶段,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发展。

  郝振省:现在数字阅读至少有三大类,一是新闻性阅读,信息型、了解型阅读,这是一种相对浅的阅读;二是知识性阅读,教育性、功能性阅读,这是一种不深不浅的中性阅读,它们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社会需求,以及合理的根据;三是研究性、思想性阅读,这是一种相对深的阅读,这种阅读的存在,也有其合理根据,也是必须的、重要的。现在的情况是,第一种阅读铺天盖地,难以选择,第二种精准度还不够高,第三种则明显供给不足,受到挤压和抑制,长此下去堪忧。在我看来,对第一种阅读要适当把握,对第二种要坚持精准对路,对第三种则要进一步提升学术空间。

  周蔚华:总体来说,资本介入阅读产业是好事,可以促进阅读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阅读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资本市场毕竟还是以趋利为主,在对阅读有促进作用的同时,还要防止为迎合读者而降低阅读质量,使得阅读内容低俗、媚俗甚至庸俗化。

  因此,应从管理制度层面在资本与内容之间直接建立一道防火墙,资本不应该干预内容,二者应该有所分离,这对于阅读产业来讲尤为重要。我认为,传播内容要靠专业队伍来审定把关,同时也要强化平台的责任。(郝天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33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