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档案讲好党史故事
2018年06月15日 13:26:33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信仰的力量》中收录的德国波恩艾伯特基金会图书馆馆藏《共产党宣言》草稿。由于年代久远,草稿现仅存一页。学林出版社 供图

  “身为守护上海城市记忆的档案人,我们一直在探寻和开掘这座城市的珍贵史料,来再现中国革命的苦难辉煌。我们曾经办过各类富有意义的活动,并收获了良好的反响。但与此同时,方法创新的瓶颈也于我们越来越紧迫,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进一步独辟蹊径,让历史的再现更有意义、更有说服力。”

  这是原上海市档案局局长、上海市档案馆馆长朱纪华在《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一书的序言中写下的一段话。日前,由他主编的又一本图书《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出版后,朱纪华接受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专访,谈及“中国共产党人”系列展览以及相关图书出版的背后,让我们看到近年来上海市档案馆在开发红色珍档、讲好党的故事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系列策划缘于一份珍贵礼物

  从2012年的“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到2016年“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再到今年刚刚开展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近几年上海市档案馆红色档案展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国共产党人”系列,并产生了空前的传播效应。然而,系列策划缘起于一份珍贵礼物的“内幕”却少有人知道。

  朱纪华告诉记者,2011年4月,上海市档案馆作为东道主承办国际档案理事会在上海召开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会议结束时,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档案馆副馆长丹尼尔非常高兴,一定要送给主办方一份礼物。“那是一个拷贝的20分钟的无声片子,是一位西方军事记者在延安的采访内容,非常非常的珍贵。”朱纪华说。此后,上海市档案馆专门安排了一个出访团去苏黎世理工大学档案馆,并带回一个重要信息,那里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早年学习、生活的视频、照片和一些档案资料。

  “我们当时就有一个感觉,红色档案开发利用问题,能不能从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这个视角切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果然是一个灵动的创意。通过一年的精心策划以及广泛收集国内外档案,2012年9月,“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正式推出,并获得热烈反响。当时在上海的观众累计超过几十万人次。之后,展览不断受到邀请,陆续在北京、天津、广东、宁夏、陕西、湖北和福建等地进行巡回展出,并在延安干部学院和甘肃省兰州市设置了永久性展览。

  图书是延续更是一次再创作

  然而,展览虽具有视听审美优势与明显的现场感,但是对特定主题的深度呈现却有所缺憾,而且空间传播也会受到制约。于是,展览之外的延续就有了相关图书的出版。“现在,一个创意、一个展览、一本图书——系列作品的推出,已成为上海市档案馆在档案文化传播工作中的一个经典范例。”朱纪华说。

  图集和展览最大的不同在于说明文字。展览的说明文字是比较简单的,而图集的说明文字在展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完善,这一文字修订工作表面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实际上却是对编辑工作的一种考验。

  以《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出版为例。图集是在“信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档案展的基础上编撰完成的。图集里的框架结构与展览保持一致,图片也完全取材于展览。但是,原来展览的一些说明文字因为篇幅的关系只摘录了某些著作中的提法,并没有引用档案原文,在出版图书时,则花大力气对图集涉及的每一份档案文献图片的文字逐字逐句进行了核对,以确保说明文字准确无误。也正因如此,书稿获得原中央党史研究室方面的高度认可,认为“政治导向正确,重大史实准确”。

  此外,与专业出版社的合作,也是图书最终完美呈现的基础。《信仰的力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双方有着长期的合作。为了更加体现这本书的权威性,出版社邀请到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党史研究方面的专家李忠杰为该书写了导言。出版社在版面设计上也倾注了全力。大气的12开开本,正红的书封上“信仰的力量”5个杏黄大字,是精心选择的毛泽东的手写体。

  多维度开发红色档案资源

  今年上海提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其中一个就是推动红色文化品牌的建设。朱纪华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红色基因深深蕴藏在这座城市的血脉中。我们应该用红色档案讲好党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上海档案部门用档案“讲故事”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上海记忆》系列微纪录片是“十三五”期间,上海市档案局(馆)与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联合打造的城市外宣品牌。2016年8月,第一部《上海记忆:他们在这里改变中国》(8集,每集8分钟)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首播后广受好评。同年10月,该片登陆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2017年6月,该片在看看新闻网及其APP上全网独家首播。该片还荣获第十一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创优评析文献类二等节目、上海市第十四届外宣“银鸽奖”广播电视类(纪录片)二等奖。

  “这部纪录片,既致力于成为一部令中国观众耳目一新、产生强烈共鸣的关于党的早期历史、关于上海独特城市记忆的纪录作品,同时我们在片中也在寻找一种向海外观众阐释中国道路、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的有效路径。”朱纪华说。据悉,随后推出的第二部《上海记忆:金融的变迁》(8集,每集12分钟)同样广受好评,将进行海外推广。(金鑫)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任希佳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255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