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电影行业发展应摒除“功利性”
2018年05月21日 16:53:29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可谓捷报频传。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创下了全球单一国家季度票房最高纪录,以200亿元的票房收入超过北美同期,首次成为世界第一。而在2017年,电影系统以全面实施《电影产业促进法》为契机,力图推动电影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全年电影故事片产量798部、电影票房559.11亿元,城市影院银幕达到50776块、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均创历史新高。可以说,在全球电影市场增长趋缓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不仅如此,中国电影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也在提速:总投资500亿元人民币的青岛东方影都近日竣工落成,该项目建有世界一流的影视制作软硬件设施,“填补了中国重工业电影产业的空白”。

  在亮丽的数字成绩单背后,中国电影并非全然向好。虽然今年第一季度国产电影已经成为票房主力,全面“碾压”外国影片,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仍然是:“中国这个电影大国,何时能成为电影强国?”“中国电影是否跟上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在一些学者看来,当前中国电影依然问题重重,例如现实缺席、没有时代质感、少于传递正确价值观等。即便出现了一些如《战狼2》《红海行动》等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大片,但是依然面临视野相对狭窄、类型单一、缺乏海外认同等问题的困扰。

  因此,倘若中国电影产业冀望于达到新时代的要求,在未来发展中持续向好向上,不仅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规范市场秩序、推动科技创新、打造产业链,还需要电影行业的创作者们摒除“功利性”,回归到对文化价值、社会效益和艺术本身的不断追求。电影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诞生,难以逃避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但是显而易见,具有恒久流传价值的电影,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和时代印记,或者深入探讨了一个哲学主题,或者重新诠释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诸多艺术门类中,电影的表现力以及其承载的价值也格外突出,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对大众和艺术本身产生影响。阿瑟·丹托曾指出,电影对艺术家的冲击更甚于摄影,因为电影能复制运动物体的现象,而静态图像无法做到这一点。

  在中国电影工业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反思成功的商业化影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那些伪装在标榜“百花齐放”“种类繁多”下毫无营养的影视“闹剧”。柏拉图认为,艺术和艺术家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要对美德有所贡献而不是招致罪恶。的确,艺术的功用在于弥补科学和哲学所无法阐明的所在,仅局限于讨大众喜欢、满足受众的欲望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进入新阶段的当下,中国电影人肩负的使命非同寻常。如何表现中华民族,如何展示中华文化,如何演绎当代中国,成为中国电影从市场繁荣进一步走向文化繁荣的关键一步。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194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