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带二维码
2018年05月21日 09:33:26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满城尽带二维码

陈炜

    这世界变化快!一夜醒来,我们已经被这种黑白相间的小方块 ——二维码包围了。

    小巷里、大街畔,公交车、地铁站,荧屏上、报缝间……从各种商品的脸面,到地摊小贩的板车,从飞机票、高铁票,到邮件、快餐的包装,目光所及,总能与它不期而遇,脚步所至,往往同它撞个满怀。不管你习惯不习惯,待见不待见,这种方方正正、花花搭搭、用粗细不匀横竖参差的线与大小不一的点所构成的图案,正以前所未有的来势,加速度、立体式、全方位地参与了我们的生活,并毫不犹豫地影响着、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对于二维码的高调亮相,比如它出现在电视荧屏右下角的那个位置,许多习惯了“干净”屏幕的观众很不习惯,几乎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看这个黑白方块,就像医生检查出了瘤子,脑海中立马闪出几个字:占位性病变。

    两年前,一个电视台的朋友说,他们经常会接到观众的电话,质问或规劝,让他们净化荧屏,将二维码驱逐出“镜”。后来他告诉我,这种电话绝迹了,人们已经习惯了。这就像美女的脸蛋上长了一颗朱砂痣,第一眼有些突兀,看多了也就习惯了,反而成了她的一个特色。何止是电视,就连那西瓜、冬瓜、南瓜的身上,也都贴上了二维码,它们的身份信息、成长环境、价钱折扣,码上扫,马上就有。

    我曾很认真地“研究”了二维码,那个小小的方块,似乎隐藏着无尽的秘密,如迷宫,如画面,人影绰绰,魅影幢幢,什么都像,仔细看什么都不是,只是点和线。在那点和线上,以及它们的缝隙里,该蕴含着多大的能量啊!我一直在担心,在不久的将来,在这方寸之间,那二维码的点线排列组合用完了,该如何是好!我也真是在杞人忧天。当年,日本人发明这个建立在二进制基础上,用若干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的小方块的时候,也许早就设计好了,根本不用担心它的容量。只管用就是了!把你想要的东西,平面的、立体的,音频的、图像的,统统打包或链接,然后,生成二维码,一股脑儿地塞将进去,妥!

    想起早年美国柯达公司的一款傻瓜相机的广告词:你只需按一下快门,余下的一切由我来做!而对于这个时尚的小方块,把“按一下快门”调整为“扫一下码”,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码”上乾坤大,“扫”中日月长。不扫不知道,一扫忘不掉!

    二维码的应用正铺天盖地加速发展。几年前,国内的二维码应用还仅停留在打折、比价等广告信息发布的层面。所以,那种印满斑马图案的小方块并不招人待见,直到它的功能和角色悄然改变,那个“黑色创可贴”变成了“神奇的魔方”,从信息载体到支付手段,从单一媒介到全息身份证,二维码今非昔比,蝶化涅槃,舍我其谁!

    那日在电梯里,我的一位同事在抱怨单位旁边的热干面餐馆缺乏公平,只是因为他不会扫码支付,一碗面就平白比年轻人多掏了一块五。在发牢骚的同时,他也感叹时代的发展:落伍就会“挨宰”,甚至有挨饿的危险!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17日报道:在中国城市,现金正迅速变得过时。“这和债务、基础设施投资或者其他重大经济话题无关。这关系到的是现金。具体而言,中国正系统地、迅速地抛弃纸币和硬币。”

    时尚年轻人曾经鼓鼓囊囊的钱夹子正日渐瘪下去,除了几张红色的百元大钞和几片泛着金光的银行卡在礼节性地“站岗”,毛票和硬币早已不见踪影,窗台上的储蓄罐也只是扮演着收藏的角色,顺便发挥着引发儿时记忆的作用。电影院的环形售票柜台正被爆米花和冰淇淋占领,即使购票者寥寥无几,放映厅的座位其实早被人预定了。我认识一个小伙子,他说他们年轻一族的日常生活大致是这样的:早上出家门,扫码骑共享单车,扫码乘地铁至单位;中午下班,叫外卖或去饭馆扫码支付,解决午饭问题;傍晚下班,重复早上的动作,偶尔去电影院,扫码取票看一场电影。他已经“记不清零钱长什么样了”。

    “扫吧,一切皆有可能!”有人以这句改造过的广告词为二维码做了生动的时代注脚。

    二维码就像一个开放的大舞台,只要你有勇气,随时都可以站上去挥洒一番。支付宝来了,共享单车来了,借助智能手机和二维码平台,可以让汹涌的现金流消弭于无形,让人们脑海中具象的锁和钥匙突然变得抽象起来。

    据报道,目前支付宝可在包括日本、韩国、印度、英国、美国、俄罗斯在内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地方“行走”的中国公民,不用再为换取当地的现钞而奔波劳神了。他们只需举起手机,对准那个小方块轻轻一扫,他们存在银行里的人民币便迅速出动……你懂的!

   上一页 1 2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任希佳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189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