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宋春蓉:每一公里的守护
2018年05月03日 08:38:41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2009年6月,也就是9年前,我大学毕业,很庆幸7月就踏上了成都开往拉萨的48个小时的火车,我想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跟青藏高原就结下了深深的缘分。而这段缘的开始,要从青藏铁路说起。

    如果您曾经坐火车来过西藏,一定能感受到除了月亮之外的最神秘的地方,青藏高原上的这条钢铁巨龙。那么,在这条铁路沿线上,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每隔一两公里总能看到一个小小的、孤伶伶的身影,他们会目送驶来的火车,并向火车致以标准的军礼,从车头到车尾……他们就是可爱的护路队员。这个看似孤独、实则坚强的身影其实也是青藏铁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6年,青藏铁路通车10周年,也是我到西藏的第七个年头。带着采访任务,我们来到了k1932+718米的高天桥护路岗点,认识了这群年轻可爱的小伙子们。他们的平均年纪只有20多岁,是一支很年轻、有朝气的队伍,他们跟我开玩笑说,大家都是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没有好的身体根本干不了这一行。

    岗组,堆龙德庆区高天专职铁路护路队的队员,我们去现场时,恰巧他值班。下午四点三十分,一辆列车快速驶来,19岁的他盯着列车水平移动,并作出一个标准的敬礼动作。岗组家住山南浪卡子县,17岁的时候来到这里。他说从来没想到家门口也能通铁路,更没想过自己能成为一名护路队员。岗组说,他的爸妈是农牧民,骑马曾是他们主要的交通方式,火车是一个遥远的概念,青藏铁路通车后,牧民们满怀欣喜和惊奇,岗组更是期待早日能穿上这身绿色的制服。岗组说他真的很热爱这份工作,每当身边有人乘火车去内地时,会更有一种自豪感,因为他们的安全畅通,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李新兵,堆龙德庆区高天专职铁路护路队队长,也是队里唯一的汉族同志。9年前,从部队复原的他干起了护路员,从此就基本上长在了营区。他笑着跟我说,进队时他还是一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现在已经是30好几了。说起以前的护路工作,李新兵回忆到,刚开始护路没有遮风挡雨的房子,经常在桥下避雨,冬天就靠双手摩擦取暖,也没有交通工具,后来沿线建了小房子,条件好了很多。不过这工作确实也很枯燥,尤其是冬天,人烟稀少,半天都见不到个人影,孤独寂寞难以言表,队员们的娱乐方式就是打打篮球、弹弹吉他唱唱歌。多年的守护,李新兵和队员们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可是自己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路队员们不能顾全家里的老人、妻子、孩子。所以护路队员基本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从他的眼神中,我们能感受得到,他对家人的内疚和自责。

    在跟他们的聊天中我得知,护路队工作是24小时不间断进行。队员们第一个班是早晨5点起床,每班12个小时。12个小时里,可以说是风雪为伍、牛羊为伴,唯一能跟他们互动的就是路过火车的鸣笛声了。每天,护路队的主要职责就是在铁路沿线巡逻,防止和劝阻过往行人以及过往车辆进入铁路护栏,以免影响列车行驶安全。值班的护路队员都会拿着本子做记录,铁轨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不会放过。

    2006年7月1日,嘹亮的火车汽笛声划破了古城拉萨千百年的沉寂。东起西宁,南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了。这条被誉为“神奇的天路”让西藏融入了中国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如今,每天有近30趟高原列车奔驰在青藏铁路上,进出藏旅客日均达到近万人,除此之外,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品、建材、成品油等大宗货物源也“坐上”火车来到高原,大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大团结。青藏铁路安全运行的每分每秒无可或缺的是这一些普通护路队员的默默坚守和巡护。

    护路队员,一个平凡的称谓。守护铁路,一个平凡的工作。他们用自己最平凡的坚持,做着很多人不太了解和无法承受的工作。无论在海拔3000多米的拉萨河,还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通天河;不管是烈日下、暴雨中,还是漫天飞舞的大雪里,长长的青藏铁路沿线,都有他们忠实守护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一天天、一年年丈量着自己所属区域的每一寸铁路,他们站在家乡的草场上尽力守护着给他们家乡带来巨变的青藏铁路。他们不是军人,他们是草原走来的护路队员,但他们标准的军姿赢得了青藏铁路上火车司机的鸣笛致敬。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好记者讲好故事|拉萨广播电视台宋春蓉:每一公里的守护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152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