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汪亚:用“努力现在”换“给力未来”
2018年03月23日 14:19:36  来源: 中国网信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新华网记者汪亚

   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一身简洁笔挺的西装,一双明光锃亮的皮鞋,再加上一个黑色公文包,这些“两会标配”让邹彬在众多人大代表中看起来并不显眼。这个出生于1995年的小伙子,以22岁的年龄成为湖南团最年轻的人大代表,也是唯一的95后。

   作为新华网的一名90后上会记者,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两会报道,这个看起来毫无“特色”的代表则是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

   与邹彬的初次见面是在湖南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上,一个瘦弱的小伙子安静坐在代表区,会前并没有与其他人有太多交流,只是自己在那默默翻着笔记。

   会议结束后,我在驻地对他进行了专访,或许因为年龄相仿,整个采访过程让我觉得很轻松,也更有触动,眼前这个年纪比我还小的代表,有着比我还要强大的内心和毅力。

   其实,接到采访任务时,我在网上查阅了许多关于他的资料,“95后人大代表”“世界第一”“工匠精神”……这些都是媒体贴在他身上的“标签”,这位看起来青涩、腼腆的人大代表背后有着这个年纪少有的成就和荣誉,而他给我最直接的印象就两个字——朴实。

   2014年,邹彬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集训队;2015年在巴西获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实现了中国在砌筑项目零的突破;2016年在湖南“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砌筑工竞赛摘得桂冠……

   十几岁的年纪,他拿起砌墙的家伙什儿,干着别人觉得又脏又累的活,一砖一瓦,他希望自己“负责砌的每一堵墙都是高品质”;二字头的年龄,他带着人大代表的证件,在大会堂履行庄严神圣的职责,一笔一划,他希望自己“为更多的工友兄弟们发声、争取权益”。

   问起两会后的计划安排,邹彬坦言,文化和理论知识是自己的短板,“回去后我想多读点书,很多事情自己都还不太懂,需要学的太多了,今后自己的使命不再只是简单的砌砖,更重要的还有作为一名代表的责任。”

   邹彬的微信签名只写了十个字:现在不努力,未来不给力。这位工地上最年轻的“老师傅”用奋斗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这句最朴素的话蕴含着最深刻的道理。同样是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如何完成好网络媒体报道的任务和职责,我想,这句话让我找到了答案。

   通过对邹彬的采访,以及这些天在前方的采访和观察,不论是参会的代表、委员,还是上会记者,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一股向前的朝气,一种新时代的精气神儿,那就是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

   对我来说,两会不光是做好新闻报道,更要学习一种工作态度,“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管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保持一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7059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