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牢记使命 记录伟大时代 讲好中国故事
2018年01月31日 10:16:04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在经济日报社编辑记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2017年11月10日,经济日报社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座谈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和对宣传思想战线的系列重要讲话,结合新闻实践,畅谈学习体会,充分交流思想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贺信既是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鼓励,也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行动遵循。

    牢记职责使命,保持政治定力

    “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激励着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使命,保持政治定力,用双脚践行理想,用真情记录真实,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作为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代表,经济日报社理论评论部记者齐东向现场聆听了刘延东同志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一番话语关怀殷殷、期望切切,是对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联系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鼓励新闻工作者矢志奋斗的几次讲话,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深感使命光荣、职责神圣,承担的责任也是沉甸甸的。”

    “四个意识”“三贴近”是检验经济日报社记者、编辑素质最重要的标尺。“党媒工作者,既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传播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所以要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保持人民情怀,就要把党的好政策春风化雨般地传达到每位网民手中,传递到百姓的心里。同时要走到群众当中,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人民代言。”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说。

    “细读这封贺信,篇幅不长,却多次出现‘人民’‘群众’。十九大报告中,‘人民’和‘群众’也是高频词汇;如此高频地出现'人民'、出现'群众',绝不是偶然,而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者、编辑胡文鹏对贺信感触最深的也是“人民情怀”,他说,“没有对人民发自内心的深厚情感,没有心系人民讴歌人民的职业自觉,再好的技巧,再华丽的辞藻,再撩人的形式,都失去了意义”。

    记录伟大时代,凝聚民族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对新闻工作者给予关怀,寄予希望。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强调,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在庆祝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活动上,他要求新闻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这些要求正在成为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

    “国家在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化,但是往往因为身处其中而习以为常。”和国外同行交流给经济日报社国际部记者袁勇提供了一个更加客观的视角,让他对“记录伟大时代”有了深刻的感受,“中国的发展让世界叹服,向世界介绍中国正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们应当努力提高水平,提升报道能力,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一个真实的、发展的、伟大的中国”。

    新时代风云激荡,最不缺乏的就是鲜活素材。作为深耕“三农”领域的产经新闻记者,乔金亮长期深入农业生产、防汛抗旱、粮食流通等新闻一线,采写了很多鲜活生动的稿件。“我们既要到火热的一线去,在广阔的基层锤炼自己,又要着眼大局、整体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牢记记者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新闻素养和业务能力。”

    同样是入社不久的年轻记者,李华林采访十九大代表、河北省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的稿件见报的那天,收到很多读者来信,读者用“感动”“乡村脊梁”来向范振喜致敬。“这让我深深感到,有很多人在期待通过我们的笔,通过我们的所见所闻,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去寻找榜样的力量,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坚持正面报道的意义所在。”

    成风化人,凝聚力量,离不开对新闻理想的坚持。“生活的压力、高强度的工作,让不少年轻记者经历着‘成长的烦恼’;媒体融合、行业竞争的大潮,增加了记者的本领恐慌、职场焦虑。但是,依然有无数人执着坚守,在新闻战线上品尝酸甜苦辣,历经昼短夜长。”中国新闻奖获得者曹红艳道出了坚守梦想的媒体人共同的情怀。

    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

    编辑记者代表来自报、网、端,虽然分工不同,但肩负着同样的责任和使命。在经济日报社新媒体岗位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的胡达闻说,“新闻传播不仅仅是一种事实传播,它更是一种价值传播。传递价值,记载历史,这应是新时代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崇高理想”。

    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要想成为经济日报社合格的编辑记者,增强能力永远在路上,“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传播好中国声音,还必须掌握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的融合传播方式,尽快进化为接地气、懂融合的全媒体记者编辑”。总编室周剑的发言代表了当下经济日报社采编人员的心声。

    新媒体部副主任姜帆说,“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变量’。当前新媒体平台以及内容传播发展日新月异,其受众数、影响力已超过传统媒体。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在哪里,党管媒体就应该落实到哪里。如果管不好新媒体,党管媒体就成为一句空话”。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指示要求,以及自己的学习体会,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情怀,并对采编队伍提出了四点希望——要加强学习;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要深入基层、扎实采访;要增强本领,努力掌握全媒体技能。他要求大家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只有真正吃透弄通,才能在工作中把握和应用”。

    “经济日报历史上产生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能够把握中央大政方针、顺应时代要求的。”经济日报社副秘书长康巨淋鼓励大家,“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进一步做好新闻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当前媒体和舆论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站位,保持立场,增强定力,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之中,要用真挚的感情、丰富的形式、新颖的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宣传报道”。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原标题:经济日报社:牢记职责使命 记录伟大时代 讲好中国故事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93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