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代表通道采访解析现场提问技巧
2018年01月17日 11:01:2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提问是记者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新闻采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七分采,三分写”,提问的优劣直接影响采访质量。

  举世瞩目的十九大在党代会历史上第一次为媒体和代表间搭建了一条直面问题、回应热点的渠道,“党代表通道”的开设以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和话语形态,将问题意识融入议程设置,对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出现在通道上的60名党代表,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抓住难得的提问机会,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地“攫取”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这无疑是对媒体记者专业水平的一次集中检视。

  “我问故我在”,梳理、剖析3场“党代表通道”上中外媒体的近60个提问,不难发现好问题多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大主题,具象化,释疑解惑

  著名记者范长江曾说:“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好的提问一定要从既定目标和受众出发,抓住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重点所在,切中当下热点,回应社会关切,解答受众心中的疑问,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

  出现在通道上的党代表不少都是高精尖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的话语在业内具有权威性,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平日里,很难约到他们的独家采访。“党代表通道”为采访他们提供了一个宝贵机会。

  “近年来,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发展得非常快,但国际上也有声音质疑,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就是为了快而快。所以请问孟代表,中国超级计算机在技术和产业应用方面究竟做得怎么样?”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对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研发部主任孟祥飞代表的提问,紧紧抓住了世界对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的质疑点,契合了受众渴望深入了解中国超级计算应用的心理需求,是受众对于中国超级计算机发展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但同时,此类宏大主题的提问也很容易陷入回答浅尝辄止、泛泛而谈的困局。为有效规避,高效提问往往会摒弃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即所提问题较笼统,回答范围也较宽泛,而多采用了闭合式提问方式,即所提问题较具体,回答指向性强的提问方式。比如,香港《经济日报》记者对商务部条约法律司投资法律处处长蒋成华代表的提问:“我们关注2015年商务部起草的外国投资法,请问目前立法进程如何?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是否意味着立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直指立法时间问题,让回答者不容回避,不为模糊回答留下空间。

  小切口,寻突破,见微知著

  “您作为演员总是从台上往台下看,这5年您眼中的观众席有没有发生变化?您会很在意台下坐着多少年轻人吗?”这个问题是“党代表通道”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给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的。

  对于孟广禄的提问,以往多为直接请他谈对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感受。而该提问从孟广禄眼中近年京剧观众的变化切入,看似“小切口”,实则“大寓意”,直接引出了孟广禄“前几年在台上看到的观众都是白发,现在看到的观众是黑发,还有好多大学生、好多少年,都是喜爱京剧的观众们”的回答,其实这也正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最好例证。

  由此可见,同样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高水平的提问技巧不仅能更好地实现采访目的,也能彰显记者个人乃至所在媒体的风格特色。

  因时间有限,与平日里的人物采访不同,“党代表通道”上的提问要求记者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不能有过多的渲染铺陈,其所提问题必须简洁明了、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比如,《人民日报》记者对来自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邵芸代表的提问:“您是地球遥感科学家,我听说就是给地球拍照和做B超的。请问你们能观测到雾霾吗?你们的数据为雾霾监测提供了什么帮助呢?”在遥感技术应用领域,雾霾监测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但记者抓住社会关注与受众关心的结合点,以小切口代替大而全的问题,单刀直入、切中要害,使提问得以具体化、深刻化。

  巧设计,求创新,独具匠心

  记者采访生涯中,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

  “党代表通道”上有不少“明星”人物,他们曾经接受过众多中外媒体的采访。如何让自己的提问能够不落俗套、脱颖而出,就需要记者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巧妙设计,以新颖的问题、独特的提问风格,激发被采访者的交流兴趣,以实现采访效果的最终达成。

  面对上海复旦大学女教授、党代会上第一位台湾土生土长的党代表卢丽安,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抛出的“竟然”是“有些人说你当选了中共党代表,您就会不爱台湾了”这一听起来颇为荒唐的问题,但正是“明知故问”引出了“这个逻辑很好笑,我还是中国的妇女代表呢,那怎么办,我先生怎么办呢”的回答。代表个性化的回答不仅逗笑了现场所有人,也获得了强烈的共鸣,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新没有终点。提问的创新性,也不仅体现在采访前对新问题的设计准备上,还表现为记者在采访现场根据“突发情况”,即突然出现的新线索、新疑问,随机应变、紧追不放,现场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比如,铁人王进喜带过的1205钻井队第18任队长李新民代表在“党代表通道”自我介绍时说:“2006年我带领1205钻井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先后转战苏丹、伊拉克,实现了前老队长把井打到国外去的宿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紧随其后就现场提出了“如今的1205钻井队和过去那支1205钻井队相比,舞台变了、眼界变了、任务也变了,那没有变的是什么”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十九大“党代表通道”提问还是近年来全国两会上开启的“部长通道”采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都是一次新闻现场采访的浓缩,是融媒体时代每个记者都将面对的一种采访形式。而好问题是新闻采访成功的基石,现场提问的技巧也需要记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体味和创新。(作者乔虹 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901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