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致全球每年损失逾万亿美元
2017年12月05日 08:43:51  来源: 法制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打击网络犯罪,构建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法制日报》记者从今天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论坛上获悉,由互联网犯罪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仅2015年就达3万亿美元,预计2021年损失将达6万亿美元。面对渐趋复杂棘手的网络犯罪,以各国为主导的本地化犯罪处理模式下,国际合作遏制新型网络犯罪的打击效率堪忧。

  经济发达国家遭受损失最为严重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教授吴沈括在主旨发言中披露,当前网络犯罪对全球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仅2015年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就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这种损失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达6万亿美元。为此,打击网络犯罪和洗白非法途径所得收入,是每个国家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和金融体系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记者从会上获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面对网络犯罪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每年损失以数千亿美元计算。仅个人信息被盗,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有上千亿美元。

  吴沈括披露,在中国,目前涉网络犯罪占犯罪总数近三分之一,且每年以近30%左右的幅度上升,已经成为第一大犯罪类型。他认为,网络犯罪在司法实务中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犯罪主体日趋年轻化专业化,总体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逃避监管、打击能力较强;犯罪形式日趋多变隐蔽,利用网络空间的高度虚拟性,通过迅速翻新的技术手段实现犯罪作案时间的瞬时性、空间的不确定性以及行为与后果的分离性;犯罪活动日趋组织化集团化,尤其在网络诈骗、网络赌博以及网络色情等犯罪中,犯罪人通过网络信息互相交流犯罪方法和手段,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严密的犯罪群体。

  打击网络犯罪全球面临三大挑战

  与会各国专家通过总结目前国际网络犯罪种种形态和特征指出,目前全球打击互联网犯罪面临三大挑战:跨国犯罪正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新的全球化布局与犯罪能力升级,而国际司法合作体系尚无法有效回应这一严峻挑战;除传统的洗钱、偷渡、贩毒等跨国犯罪活动正在通过互联网进行重组之外,互联网本身也滋生出特有的高科技犯罪形态,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虚拟货币黑市等;由于互联网的一体性、灵活性、复杂性远远超过各国合作的有效性,碎片状、以国家为基点的互联网安全体制仍然存在严重的失灵。

  与会专家称,日益激烈的国家间竞争、意识形态对立以及文化冲突,让互联网有成为虚拟战场的可能。在互联网这个全新领域中,人类的共识还相当有限。一些国家与群体在互联网中的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现实中的国际规则与国家主权,甚至丧失了对于人类道德伦理的基本尊重。

  全球网络犯罪治理待加强国际合作

  俄罗斯外交部新威胁和挑战司司长罗加乔夫指出,置身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网络犯罪的跨国化演进要求超越传统、单一的打击思维。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治理,应克服单一国家执法部门认识能力和处置能力的局限性。

  与会专家建议,应最大范围凝聚国际共识,积极建构全球法律框架。亚非法协秘书长肯尼迪建议,应该在联合国主导之下制定全球性打击网络犯罪的框架协议或公约,以此作为指导各国在治理互联网犯罪方面的参照。

  吴沈括介绍说,2017年5月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框架下通过的《关于加强国际合作打击网络犯罪的决议》,凸显了未来各国共同携手建构统一的国际法律框架的重要意义,凝结有关入罪标准、管辖协调、情报共享以及司法协助等方面的国际共识。

  2014年国际刑警组织全球创新中心在新加坡宣告成立,作为打击网络犯罪的新型机构,在协助跨国性行动方面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的工作平台通过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等能力建设活动,更好地融合、提升执法部门、产业以及智库等多方主体的业务认识和实务技能,成为促进多方共同治理的突出典型。

  吴沈括建议,应及时创新跨国合作机制,尤其是提升情报分享以及证据保留等领域的跨国工作水平。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赵丹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8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