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报》毕德鹏:我自豪的正是我的中国
2017年11月01日 09:04:18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10月26日,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结束了。一个月前,接到作为上会记者报道十九大任务时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那时想策划、筛选题、做方案,经历了近一个月思考与琢磨,心情无比激动,但也颇为纠结。

    纠结之一,作为入社4年的记者,虽然对行业有了一定了解,但参加这样的高端会议尚属首次。纠结之二,我是报社唯一一个上会记者,这意味着上会的我就代表《中国建材报》,我所站的位置、我的言行、我的观点都代表报社。不过,会前的一次与外国记者的交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那是第一次到新闻中心,在记者茶歇区我和加拿大《大华商报》一位老记者进行了交流,从他口中我得知了外国媒体对这场盛会的认识。他说:“你知道吗?这次会议不仅关乎中国日后的发展,更是世界未来5年风向标之一,这是举世瞩目的大会。能成为上会记者,有压力是自然的,更重要的是你要为之自豪。”

    老前辈的话似乎点醒了我,在接下来的各项活动中,我切实体会到了自豪的含义。同样收获的季节,同一庄严的会场,从十八大到十九大,时间过去了5年。5年,在中国人的时间刻度中,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单元。尽管十八届七中全会总结十八大以来的工作时,用词高度简练,但5年来,古老而年轻的中华大地发生了什么?今年的党代会报告将如何评价这5年?代表们站立的地方,将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中国?这一切都让我为之兴奋,在得到答案之后又为之自豪。

    历史可以用不同的逻辑脉络梳理,而一个大写的“人”字最富有穿透力。当我们沉下心来,回味人民大会堂雷鸣般的掌声,持续打动人心的,还是十九大报告中203次回响的“人民”,直抵人心,激发共鸣。

    大会期间,无论在哪里,我都能看到很多外国记者的身影,无论是在各省(区、市)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中,还是在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活动中,外媒记者屡屡获得提问机会,他们的“长枪短炮”出现在十九大采访的最前沿,彰显了中国的开放、民主,体现了中国对外媒的尊重和欢迎,也显示出中国的大国风采。

    采访之余,这些外媒记者也成了我镜头里、笔尖上的焦点。他们在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有什么感受?他们对未来5年的中国又有哪些期待?在发问的同时,我也成为他们问题的回答者和镜头的焦点。

    10月20日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我也加入了提问的行列。

    在参加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集体采访活动时,在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的一刹那,我抢先发言,提出问题:“主持人刚才选择提问的女记者居多,能再给男记者一个机会吗?”就这样,我争取到了一个提问的机会,而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之外的问题。

    当时代表的回答至今都回荡在我的脑海中:自信的表情、清晰的表达、优雅的谈吐、切中要害的解析。这一切都诠释了两个字——自信。

    “开放的大会,自信的回答”成为我心中对十九大的感受。

    5年前,刚刚开通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引用了著名学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的一句话:“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5年后的今天,在十九大的氛围里,我有了新的感悟:“我所为之自豪的正是我的中国!”(毕德鹏)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717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