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霞: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2017年09月29日 16:14:57  来源:
【字号  打印 关闭 

    2016年11月7日,在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寄予殷切希望。

    学习习总书记“11·7”讲话,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四个坚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我认为,“四个坚持”是对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精准定位,同时也指明了新闻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关键词,即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

    政治坚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充实职业素养

    习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这实际上表明了新闻舆论鲜明的阶级性,而古今中外,新闻舆论都是有阶级性的。我的父亲也是一位报人,在一家省级媒体工作多年,在我还没有迈入新闻工作者行列的时候,我就从他口中听到了一句话:“党媒必须坚持政治家办报。”当时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有限的,直到经过多年的新闻专业培训和新闻工作实践后,我对“政治家办报”已有较为深刻的领悟,用一句话来归结,就是:党媒要姓“党”。

    党媒姓“党”,就要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同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认清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要看是不是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忠实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促进筑牢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长期形成的规矩;还要具有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斗争。

    我所在的新华日报,是一张具有优良历史传统的党报,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为党的政策和方针鼓与呼方面做了很多的策划与采写工作,不仅有及时的落地解读,还有对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追踪报道等。仅在这两三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对“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报社就多次展开策划并刊发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系列稿件,我也曾经多次参与相关报道,每参与一次,都是一次对党的主张的再学习,实际上,要写好党报的重大新闻,就必须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等把握透彻,胸有全局,下笔才有神。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也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不可否认的是,在传播渠道和传播手段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式更加复杂,当下的舆论环境充满喧哗和嘈杂,我身边也有个别同行受到西方所谓“新闻自由”思想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已产生偏差,而其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出的言论,有的已明显悖离主流价值观,屡遭封号。这也给我们发出警示:政治坚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动摇,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学习,坚持党性原则,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守住自己的根和灵魂。

    引领时代,做社会进步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的奋斗和取得的成就,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媒体是党的“喉舌”,我个人感到,习总书记这段话,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要坚持正面宣传,既“上天”又“入地”,把党的主张和声音及时传播出去的同时,还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把广大人民群众最真实的奋斗面貌和心声传递出来。实际上,媒体就是一座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顶层设计再好,脱离大众实践,也只不过是“花架子”。

    在多年的新闻舆论工作中,新华日报既注重“高大上”的策划与报道,同时也关注基层和民生,开辟专门的栏目,采写出一大批接地气的新闻作品。在这一过程中,记者站立时代前沿,敏感地观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稿件因其前瞻性和启示性,受到高层领导的点赞,甚至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从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展开报道来看,新华日报精心策划,展开联动式、立体式报道,仅以今年为例,年初报社策划出“聚力创新”的系列报道,报道小组辗转省内7个城市采访市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并深入企业一线踏访,与创新创业者深入交流,采写出4篇有高度、有深度的系列报道;5月,围绕首届江苏发展大会的开展,报社又多方出击,采访海内外江苏名人,对大会期间的各种活动都第一时间落地,不仅是平面式的采写,更有充满思考力的观察式报道,在大会结束后又围绕“永不落幕”的主题采写出具有启示性和思辩性的稿件;苏北发展大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等,一旦省委、省政府有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反应,并展开纵深式报道,同时,还借助新媒体平台,以更快、更好、更广泛地把这些极具时代特征和烙印的重大主题报道传播出去。

    今年3月,我跟随省住建厅去昆山祝甸村采访,采访主题是田园乡村的塑造,一批国内的规划设计大师当时也在现场,就主题展开阐释,希望通过科学而理性的规划,延续乡村文脉,并激发出江苏乡村的内生动力。新华日报以《乡村复兴,需重塑田园之美》为题,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报道采撷一线最真实的面貌和声音,既有画面感,又有思辩性,见报后,省委书记李强在稿件上做出批示:“此事很有意义!省住建厅要跟踪服务,及时指导,做出特色。”

    书记批示后,省住建厅抓紧展开相关工作的系统研究,省委、省政府随后在5月做出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成立由省内17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小组,试点乡村选拔、规划师驻村设计、制定工作方案等等一系列工作也在全省铺开,对于特色田园乡村的一系列进展,新华日报都做出了最及时、最全面的报道。8月11日,我采写见报的《走出乡村复兴的江苏之路》一文,又受到分管副省长蓝绍敏的批示:“此文很好。特色田园乡村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也是全国在乡村复兴上的率先之举。拜托关心跟踪,多宣传多总结。”

    8月29日,省委书记李强专门组织召开全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座谈会,进一步强有力地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我又写出两篇相关深度报道,相继在新华日报一版发表,其中《江苏乡村里的“中国梦”:走向更美远方》一文刊载在新华报业网上后,中央网信办进行了全网推送。人民日报也关注到江苏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刊出长篇评论。

    当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刚刚起步,我采写的脚步显然也才刚刚迈出。而从几个月的报道经历来看,一篇好的新闻作品,的确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江苏准备花费二三十年的时间致力于乡村复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历史的重大抉择,而作为这一历史的见证者和推动者,我备感自豪。

    业务精湛,新闻报道工作也需专业化生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

    事实上,无论媒体介质如何变化,传播手段如何丰富,能够留下来的新闻作品永远要有隽永的思想、深刻的问题和无可挑剔的文字。这几年,传统媒体生存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而近来,媒体融合大潮风涌,在融合的进程中,媒体人也都意识到,“内容为王”才是媒体拥有持续生命力的王道。

    多年的新闻实践经验告诉我,内容的比拼,一定程度上就是记者专业度的比拼。所谓专业,不仅是报道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熟悉程度,更体现在记者个人职业素养的专业上,比如是否更具求真务实的精神,更能做出深层次的分析与思考,以及更能摒弃利益诱惑客观公正地展开报道等等。前者是职业基础,后者是职业精神,两者相辅相成,方能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2003年至今,我在报社主要从事房地产报道。回想这些年的个人成长,如果说还算小有成就的话,那么勤奋、舍得吃苦,是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助推因素。从事房地产报道之初,新华日报鲜有房地产报道见诸报端。且与跑厅局等政府机关不同的是,房地产市场的新闻,鲜见所谓新闻发布,更别提什么通稿。我常常开玩笑,我不是圈养的记者,而是散养的,常常要自己寻食。好在这些年,凭借不断努力,房地产报道渐渐做成了党报新闻大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

    新闻在脚下。了解市场、熟悉市场是采写房地产新闻的第一步。跑盘,是房地产记者的基本功课,这些年,伴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方兴未艾,开发重心也从城市中心逐渐扩展到了新城区,可谓遍地开花,跑盘也格外费时费力。但无论平时还是周末,我踩盘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过。因为只有摸清楼盘的基本状况,才能不断积累条口人脉与新闻素材,也才能笔下见人见事见物。

    我还常常带着年小的女儿一起跑盘,一方面便于以购房人身份摸清楼盘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兼顾照料她。有一次,河西一家楼盘出现购房人连夜排队的“盛况”,次日一早队伍已成长龙,而我带着女儿一起赶到现场,“冒充”购房人与大家聊天,这样的采访没有距离感,大伙儿都打开话匣子讲述房源情况和购房之不易,在这次采访中我摸到了开发商少量多批推出房源、人为制造紧张气氛以不断上抬房价的事实。采写的独家新闻刊发后,引发其它媒体的关注与跟踪。

    新闻不分白昼。好记者必须24小时开启新闻雷达。的确,房地产市场变化万端,政策频出,相应地,记者的新闻雷达也必须随时随地开启,才能敏锐地抓住新闻的“第一落点”。

    这些年来,房地产调控不断,而大多时候,调控政策的出台都会选择在傍晚。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政策更是常常选择在晚上七八点才在官网上挂出,这多少让人有些无奈。但既然吃的这口饭,就得学会习惯。在平时加强网上信息监控的同时,我更养成了“雷厉风行”的采写作风,由于平时注意积累人脉与业界信息,一旦有政策发布,能即时结合市场现状并联系主管部门和业界权威进行解读,相对而言,在同城媒体中,新华日报的重大政策解读较为客观、理性,也较有厚度。

    这些年,同城房地产报道竞争白热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平媒、广播电视加上各大网站及自媒体公众号等,南京从事房地产报道的媒体已超过120家。风起云涌的房地产新闻竞争,让专业度比拼也更趋激烈。众所周知,房地产报道专业度极强,竞争使得大家不仅要抢抓新闻的 “第一落点”,更要亮出专业的阐述与分析,否则,就会逐渐丧失在这个行业的发言权。这也促使我不断加强宏观经济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快,是新媒体的优势。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往往要第二天才能登出头一天的消息,在时效性上慢人一拍。但可以从权威性、深度拓展。一些独家策划,不一定非要拼快,也可以沉淀一下,追求写作上的精致与细腻。写得好不好,阅读者看得再快也能感受到,会影响阅读者对媒体的选择。

    专业度不仅体现在采写中,还体现在提问功力上。还记得几年前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应邀参加报社的一次高峰论坛,我成为“中国江苏网”的特邀主持人采访他做一档网络访谈,事前,我把李教授相关房地产的言论搜索了出来,并结合房地产市场现状,整理出多个访谈的问题,现场,我与他谈房地产调控政策、谈影响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宏观经济政策,相谈甚欢。访谈结束后,李教授由衷地表扬我:你很专业!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激励。

    专业度,体现在巧妙采访与不卑不亢上。我曾经采访过房地产大佬任志强、万科董事长王石等,这些名人骨子里多少有些“盛气凌人”,不具备一定的专业度,就无法与他们平等对话。第一次采访任志强就非常不顺利,但伴随专业度的不断积累,第二次在金坛的一次房地产论坛活动上采访他时,就问出了不少独家“猛料”,随后写就的一篇通讯让一些同行读后叹服。

    现在,身边人买房常常征询我的意见,不少媒体也会把我当作专家进行采访或邀请作为访谈节目嘉宾,我想,这都是专业度的价值体现。

    正是这10多来年房地产报道的循序渐进,让我对市场的前世今生有了更为透彻的了解,对同样的题材,一定程度上也更驾轻就熟。不过,条口跑久了,新闻的钝化感也难免滋生,而这两年富有互联网思维的85后、90后年轻同行的崛起,也让我备感“本领恐慌”,这也让我深深感到,新闻工作也是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学习,永无止境。

    作风优良,做有“独立思想”和坚守的媒体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

    这些年,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穿行,深感房地产报道既是热点,更是难点。难,难在这一民生领域掺杂了太多利益纠葛,而正因为与房地产行业伴生的“有利可图”的广告收益,各大媒体对于这一条口的争夺异常激烈,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也纷纷想从中挖一杯羮。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信息极不对称的市场,开发商握有十分强势的话语权,而在一些媒体,前些年市场异常红火时,房地产广告收益占整体广告收益40%以上,即便是眼下,整体经济形势不容易乐观的情况下,一些媒体的广告收益主要还是来自于房地产。所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这些媒体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充当开发商及其高房价的“吹鼓手”。而一些所谓的专家也在利益攻势下,成为开发商的“代言人”。面对市场上充斥的各种信息,如果不加过滤、不去探寻真相,就会误导公众。

    房地产报道,考验记者的良心与职业操守。扪心自问,多年来我坚守了做人与职业的底线,所采写的报道大多体现了党报的民生视角,也因此才赢得了各方的认可。我是党报记者,这无形中也给了我自律的力量,并提醒我,在房地产报道中,不能像某些都市报及网站那样,过多地考量所谓广告投放与回报,把新闻作为为金钱服务的工具。公正、客观、深度与高度,才是党报记者所应具备的。

    南京城东一家别墅楼盘越过规划红线盖房,借此多盈利,多家媒体均获知了这一信息,但最终仅有我对此进行了点名点姓的批评报道,其它媒体则有意识地进行了规避。

    2014年,南京集庆门附近一家曾在地铁施工时遭遇沉降的楼盘,经一装修公司收购后,改头换面包装成新房再次上市,这家楼盘不仅鼓吹自己区位好还自言其质量过关,并打出了2.3万元/平方米的高价。记者以购房人身份暗访时了解到,该楼盘并无法提供权威房屋质量证明,而楼盘在沉降后所产生的台阶歪斜、瓷砖破碎等现象依然可见,在此情况下,我写出了一篇客观的报道。随后引发开发商不满,并希望公关,让我不再对此事进行跟随踪报道。但我顶住了压力。事实证明,我的采访能站得住脚,去年底,南京市住建委发出一份通告,称这家楼盘对外打出所谓质量经过房管部门鉴定的广告,而这样的说法毫无根据,显然,其楼盘质量能否经得起检验,还得打个问号。

    同样也是在去年,我对河西一家品牌楼盘发放房号且假认购的违规做法展开独家报道,引起南京市住建委的高度关注,住建委领导专门约请我和涉事开发商对话,了解情况,开发商方面对我的报道也未提出异议,住建委随后又进行了多方调查并出台了约束开发商违规行为的新规。

    这些年,我从不与开发商谈广告投放,不用新闻与其作利益交换,其实也正是这份特立独行,也赢得了不少开发商发自内心的尊重。在上述对河西品牌开发商的批评性报道出来后,也有开发商私下表示,你写得好,我们其实也希望行业健康发展,该批的就要批。同城一家媒体的同行曾经向我感叹:现在房地产圈内潜下心来写新闻的人其实不多了,而你是其中的一位。这句话是肯定,更是提醒:坚守不易,但我仍然坚持做一位有底线的记者,这自然也是专业度的体现。而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就是由一个个专业记者铸就的。

    近代胡适还有一句话:“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对媒体而言,这既给予了“独立思想”的启示,同时也提醒我们,多元价值的呈现和创新的动力,对媒体是多么重要。就这一点来说,我将不断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在“利益江湖”中继续坚守底线,并不断提升专业价值,更好地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服务。

    (作者系新华日报城市生活部副主任,高级记者,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648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