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利平:牢记嘱托履职尽责 深入践行“四向四做”
2017年09月22日 11:45:37  来源: 南昌日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2016年11月7日,南昌日报“啄木鸟在行动”专栏成功问鼎中国新闻界最高奖,开创了我省地市报斩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先河。作为中国记协理事单位、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名专栏获得者代表,我有幸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内,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受启发、倍感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涵盖政治品格、业务能力、作风素质等多方面要求,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容不得半点马虎,出不得半点差池。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48字”要求为标杆,担当进取,奋发向上,时刻牢记、全面把握、自觉践行“四向四做”,不忘职责,不辱使命,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坚定一个信念:

    党性是必须牢牢坚持的原则

    党媒姓党,为党发声。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性原则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全党特别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战线起到了醍醐灌顶、发人深省的重要作用,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

    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党性立场,用好南报新媒体矩阵,更好地发挥“耳目喉舌”作用,为党和人民事业加油鼓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讲话为重点,分层分类组织全员培训,扎实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体新闻从业人员在实践中自觉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阵地意识,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自觉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扛起一份担当:

    导向是新闻最应坚守的生命线

    笔下千钧重,肩头万斤担。当今时代,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要想在市场竞争下站稳脚跟,用户意识固然重要,但为了吸引眼球出位失格、自乱阵脚,必然得不偿失。在众声喧哗、泥沙俱下的信息潮流中,我们必须坚守职责,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以更具公信力的信息发布、更权威的政治经济分析、更有力的舆论监督、更深入的政策解读,锻造党报核心竞争力。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不管媒体怎样变革,新闻客观真实的原则不能忘,恪守职业道德的品格不能丢,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不能变。任何有损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打擦边球、博眼球的行为都不可取。我们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及时传达中央省市重点部署、工作要求,确保政令畅通、贯彻到位。要做好主题宣传、典型报道,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先进典型人物故事,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努力形成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要抓好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把握好“时、度、效”,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为社会发展、改革创新凝聚起广泛思想共识。

    发扬一种精神:

    创新是媒体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当下,媒体融合转型无疑是行业热词,无论传媒格局、舆论生态如何发生变化,媒体人都应增强专业意识、融合意识、创新意识。对于媒体而言,要加速融合发展,必须重构采编发布网络,再造采编发布流程,对内部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从顶层设计上打破壁垒。

    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要鼓励记者编辑勤练基本功,提高专业素养,提升专业技能,努力成为行家里手、专家型人才,在采访报道中做到见微知著、切中要点,打造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精品佳作,引发读者关注共鸣,扩大媒体的公信力和传播力。要主动掌握、快速适应、善于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从自身做起,带头成为“会使十八般兵器”的全技能人才,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应对挑战。

    恪守一项品格:

    基层是记者最需扎根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风问题,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强调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刘奇葆同志指出,文风不是小事,改文风永远在路上。“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新闻报道只有接了地气、走了心,百姓才会爱看、爱读;新闻工作者只有沉下心、俯下身,与百姓心气相通、血脉相连,才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报道,才能凸显新闻的品格与力量。

    近年来,南昌日报社认真改进文风,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多了,语言文字带着的“泥土味”浓了。比如,海军南昌舰回归故里,多名记者一路随舰同行,与舰员同吃同住,深入发掘了“老兵沿途护舰日记”等感人的新闻故事,采写出一批鲜活的报道,赢得了各界“点赞”。但文风积弊非一朝一夕就可革除,文风改进依然任重道远。全体南报人还将进一步扎根于社会实践的土壤,落实“三贴近”,践行“走转改”,下乡村、进企业、访社区,到基层一线“抓活鱼”。进一步创新版面语言、镜头画面和网页呈现,提升版面“可视化”程度,直观展示城市的点滴变化,并运用融媒体手段提升用户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南昌发展的生动故事深入人心。

    (作者万利平系中国记协理事,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南昌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6298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