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实体书店 有"颜值"后如何更具互动
2017年08月21日 10:53:27  来源: 文汇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刚过去的周末,2017上海书展迎来大客流。挤过人群终于购得心爱之书,一位小读者迫不及待在书展台阶上看了起来。叶辰亮摄

  如今的实体书店,不仅越来越美丽,也越来越“聪明”。实体书店普遍回暖后,人们开始关心未来的书店会怎样:它会存在于智能手机里,随时被“添加”或“删除”;还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上海书展期间,第二届“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汇聚了近百位全国各地业内人士,其中不少书店掌门人分享了最新的书店转型升级案例。在业内看来,实体书店已愈发频繁“嫁接”在多种业态当中,既融合了互联网探索智能创新,也带着温度更多地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中。

  书店变身城市“书房”,好书可以借回家

  不久前,安徽合肥的一家新华书店,以共享书店的身份亮相,引发广泛热议。依托书店数十万本图书资源,读者只需下载“智慧书房”App,缴纳99元押金,拿起自己想看的书,扫描二维码,就能把书带回家阅读。

  “一本图书走出书店,是否就意味着书店的服务终结?我们不希望如此,围绕图书开展深层次的阅读交流和推广,书店该有所作为。”在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曹杰看来,打造不打烊的共享书店,让读者在书店“借书”是一个开始。他透露,共享书店投入运营一个多月后,周均客流增加了53%,超过12万次借还,复借率达63%,书店的营业收入不降反升。未来,共享书店将在安徽多个城市落地展开,书店还设置了“阅读奖学金计划”,三个月内读完12本书就返还一定比例的押金作为奖赏,激励读者“手不释卷”。

  无独有偶,四川新华文轩集团也创建了“文轩云图”智能实体书店,由自助借还主机和智能书柜组合而成,基本功能是借书、荐书、查书、还书、IP推送和信息发布。如今,这类迷你的智能书店在四川的社区、学校遍地开花,书店平均上架图书约500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阅读触手可及,有数据显示,智能书店开张三个月,平均每个终端已吸引超1.8万人次借书。这种书店不会“喊累”,还能贴心按需更新书目———书店方会根据终端用户的借书喜好与频次等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期调整上架图书的题材类别,“剔旧购新”,让读者获得更优化的阅读体验。

  书店“开进”旅店,融入都市日常生活脉络

  24小时书店近两年比较热,有人说它“为城市阅读点亮了一盏不灭的灯”。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为了维持通宵营业,书店要付出较高的额外成本,看似浪漫却在经营上负荷不小压力。既要人值守又需空调照明,那么,把24小时书店开在宾馆如何? 上海三联书店已和亚朵酒店合作,把书店开进了宾馆大堂。住店客人可以在大堂翻阅,也能选择把书借进房间,酒店也推出了“枕边读物”推送服务,让书香成为酒店的个性标识。

  “未来书店的发展趋势,一定不会是千店一面,而是更注重消费体验,向专业化、个性化发展。”上海书城总经理江利说,今年年内,新华书店的五角场新店、港汇新店和徐汇日月光店将全新开业,在图书选择、现场氛围营造上将根据所处环境有所侧重;开业即将20年的上海书城,去年六楼改造推出玛德琳童书馆强化亲子阅读,每个周末都人气爆棚,现在书城也在酝酿进一步升级功能布局,让不同层面的空间各有主打方向。

  实体书店要走得更远,需努力释放书店与读者、作者彼此链接的能量。上海书展上首发的《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一书,这样解码沪上实体书店品牌的成长之路。不难发现,许多书店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光靠书架陈列卖书,而是更像内容与智慧生活聚合的“供应商平台”。比如,沪上的阅读隧道书店,除了精选好书,还引入VR技术,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VR设备可以将传统的图书展示和平面读物,变成立体的导读和互动。书店同时拥有“多重人格”———邀请学子和科学家互动,变身科普教育基地;与2000余家企业合作,把书店变成企业的“创新车间”。由此,“复合式”书店激活释放了人们闲暇时光的阅读、社交、休闲等多种需求,成为都市生活中多种场景的“交集”。(许旸)

    原标题:有了“颜值”后如何更具互动性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54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