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正能量"成关键词 "价值观"关乎未来
2017年08月18日 10:59:3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但走在街上其实是寂静无声的,科技或者商业之潮暗涌在各种形状的大楼里。

  上个周末,从地铁亦庄线荣昌东街站下车,便可以看到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中国网络文学高峰论坛的巨幅广告牌,背景色是象征着广阔的天空蓝,上面印着此次会议的主题——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

  “正能量”三个字格外醒目。也许,这意味着网络文学“野蛮生长”的时代就要过去了?无论如何,新的、更为复杂的挑战已经来临。当网络文学拥有了极为广泛的读者群,当它与影视、动漫、游戏产业结合开辟出巨大的市场,“正能量”以及“三观”问题就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面对着内在的需求和外在的规范。

  快速成长的“巨人”

  “网络文学+”大会规模庞大,8月13日至15日,五百余名与会者相聚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和知名网络文学企业的负责人,网络文学的作者、研究者。大厅里,有各大网络文学公司的展台,还有一个“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展区,从1991年至1997年,网络文学“破土而出”开始,记录了中国网文的每一步成长。虽然各方对“中国网络文学元年”的说法不一,但无疑,从一个细胞长成为一个巨人,中国网络文学的成长速度,从数量到体量,是有目共睹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达 3.53亿,占网民总数的 46.9%,截至2016年12月底,国内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提供的作品数量已高达1400余万种,并有日均超过1.5亿文字量的更新。支撑上述天文数字的各层次写作者超过1300万,其中相对稳定的签约作者已接近60万人。

  产业的繁荣与IP产业链的蓬勃,是众人发言中多次提到的荣光。不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在大会刚开始的上午,做了一次特别冷静的发言。他一上来就说,网络文学的“繁荣”,是要打引号的。“从内容角度看,还相当程度存在‘量大质低’之疾——虽然总体趋势在逐年向好,但重迎合市场轻价值导向,重个人倾诉轻时代分量,重离奇猎奇轻文化底蕴等现象尚未根本扭转;抄袭模仿、千部一腔,难免陷入套路化的窠臼;娱乐至上、浅薄浮躁,也就难以摆脱唯点击率的怪圈。”他的发言结束之后,全场报以掌声。

  那么,什么是网络文学的“正能量”?其“价值导向”和“时代分量”如何体现?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琦嵘在发言中谈到:“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人类进步理想,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符号和标识,充满人间真情和世俗烟火,能够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向前。”此外,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还在大会上向读者推荐了优秀作品,包括《盛唐烟云》、《千山记》、《宿北硝烟》、《中国特种兵之特别有种》等17部网文。

  “价值观”关乎未来

  这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不过,不论网文的平台还是作者,都明白,“三观要正”是必须的。

  “网文以情节推进为主,大多都是讲故事,所以主人公的价值观可能是最重要的,他(她)追求什么讨厌什么,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等,都潜意识地影响着读者。”四月天中文网总经理刘凤鸣告诉青阅读记者,“主人公是否具有正确的、健康的、良善的价值观,这点无比重要。比如,网文中几乎所有的主人公都是积极的,追求强大追求幸福或者追求财富,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你的行为是否有底线?你是否无所不用其极?这些都是需要作者考虑的,因为主角具有最强的代入感,他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读者。”

  纵观网络文学的发展,多年来某些流行的价值观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就像一些参会的嘉宾提到的,在快餐式消费的影响之下,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让读者“爽”变成了唯一的指向。“男频(编者注:男生频道,男性向作品,受众以男性为主,对应的则是女频)的网文里,男主角对权力和女人的向往,成为主角们一路上升的动力,女性成为完全的臣服者,在男女关系里道德约束是不存在的;女频的宫斗与宅斗,机关算尽,用阴险恶毒的手段保住自己的位置。霸道总裁文,拥有资本的人可以很容易地俘获一个女孩的芳心……”一位网文读者告诉青阅读记者,“网络文学抓住了读者平凡生活里无法实现的愿望,其实只是麻醉剂和安慰剂而已。”知乎网友马文彬在总结网络小说目前的问题时说,网文作者最喜欢的世界观包括丛林法则、厚黑法则和宿命论等等,“能够真正体现完整和合理的世界观的人很少……人性就更别提了。”

  当然,也有读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在他们看来,把“负能量”的帽子扣在“网络文学”上,是错怪了网文,因为网文并不是以严肃的面目出现的,它的存在恰恰是为了提供一种想象的可能性,哪怕它是不切实际的。读者在面对网文的时候,是有辨别力的。无论主角的非同常人的“金手指”也好,以祖先长辈的身份决定个人的前途命运的“血统论”也好,抑或“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罢,“读者用这些打发时间而已,谁也不能真的相信这些啊。”一位读者反驳道。

  读者的看法各不相同,辩论没有终点。需要承认的是,任何一种表达,实际上都包含着价值观的输出,网络文学的表达诉求、写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使这一命题变得非常复杂。我们能否以传统文学的价值观标准去要求这种全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提升自身的水准,更好地融入整个产业链,是否需要深入考量“三观”问题?

  这些,都关乎中国网络文学的未来。

  声音

  “网络文学+”大会后,青阅读记者就“正能量”这一主题,进一步采访了相关人士。网文的作者、运营者、评论者,从不同角度做出了阐释。

  一切文学都应该有社会担当

  受访人:沉佥,网络文学作家,代表作《任侠》、《凤鼓朝凰》、《任寻我心》等

  沉佥在网络文学界游走多年,她说,网文中有两点让她无法接受:一个是对女性的物化,一个是权力和利欲的过分向往。“我觉得这两个问题在网文创作里其实还挺突出的,无论男性向网文还是女性向网文。”

  在沉佥看来,对女性的物化是网络文学里普遍存在的扭曲的价值观,无论古代现代、男频女频、穿越架空,这类“负能量”本质上没差别。“一些男频作品会让男主角像集邮一样地收集女性角色,也就是俗称的‘种马文’,这是非常典型而且经久不衰的对女性的物化。相应的,在女频作品里,女主角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女性配角的围剿,在争夺男主角的路上互相厮杀迫害——这是一种隐性的来自女性的自我物化,主动把女性放置在了从属于男性、无法独立于男性的位置。”

  而在对权和钱的追逐上,网络文学无论男频女频,都有自己的“金科玉律”。沉佥说:“男频作品的男主角们多半不是已经手握权力和金钱所向披靡,就是在通往权力和金钱的路上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权+钱+女人=人生赢家,这是一个简单直白的‘爽’点公式。女频作品的女主角们固然不一定拥有权力和金钱,但必然有一个有权有钱的男主角对她真爱一生,这是女性视角的慕强,而这个慕强的本质实际上还是围绕权与钱——有权+有钱=强者。”

  为什么一些网文作者会有这样的价值观?网络上有一种说法是:“现实里缺什么读者就喜欢在小说里找补什么”。沉佥在想,为什么这种“找补”会让读者觉得“爽”,“我个人觉得是因为通过‘情绪宣泄’得到了心理满足。”

  沉佥的观察是,再这样下去,会出问题的。“最近几年我有一个微妙的感觉,越来越多的人只能接受固定套路化、类型化的东西,任何对套路和类型的打破,包括表层的叙事手法——插叙、倒叙、时间轴的跳跃与闪回,都会给他们制造明显的理解障碍,就不谈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了。我不知道其他作者有没有同样的感觉,但我觉得这个信号有点危险。”

  沉佥不喜欢用“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这样的称呼把文学隔离分类,她觉得一切文学都该有同样的社会担当,“作为一个作者,首先,努力用好看的文字写好看的故事,这是我最基本的自我要求,在这个基础之上,争取做到‘映现社会,刻画灵魂’,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不敢说已经做到了,只能说需要持续努力,希望下一部作品能做得更好。”

  正能量与读者需求并不冲突

  受访人:周运,阿里文学总编辑

  周运一直相信,网络文学应该传递给读者更多正面、乐观、积极向上的信息,要引人向善,需要杜绝那些过于负面、消极、颓废厌世的思想倾向。“主要还是通过故事中的正面角色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去宣讲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宣扬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网络文学界做编辑多年,周运一方面成为中国网络文学成长的见证者,另一方面也观察到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男频小说中对财富的态度,或者女频小说中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在他看来,是一些作者盲目追求市场,才导致了这样的情况。

  周运表示,在如此的环境下,一个网络文学平台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这是不可推脱的义务,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放任“负能量”作品的产出,而需要加强对作者的引导。“对于一些订阅收入高,但格调偏低、具有少量负面社会效应的作品,网站应该坚决顶住收入压力,降低这些作品的签约比重和推荐系数,同时应该加强一些弘扬社会正能量作品的曝光量和对外传播力度。”

  另一方面,周运也明白,需要认识到网络文学脱胎于网络流行文化、扎根于网络大众读者。“我们说网文需要传递正能量,当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还是应该让作品根植于人民群众的普通生活,从普通人物的喜怒哀乐出发,写出让普通人有代入感且爱看的故事,这样会更加接地气,更能让广大读者认同和接受。”他介绍了阿里文学平台的经验,“一直以来,我们通过保底签约政策和作者福利政策,鼓励广大作者创作精品,保证精品文作者能够衣食无忧地写作。同时阿里文学对一些具备较好社会效益的作品,还会投入额外的宣发资源,进行站内站外的全方位推广,让这些优质作品能够获得更多读者的青睐。”

  事实上,阿里文学的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今年的中国作协重点扶持网络文学作品名单中,阿里文学的签约作品有三部入选,分别是《第五名发家》、《宿北硝烟》和《后婚:一个媳妇三个妈》。在周运看来,正能量与读者的需求并不冲突,“能通过人物和故事带给读者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解读,在各方的协作努力之下,这并不是难事。”

  “触底反弹”进行价值重建

  受访人: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网络文学研究者,著有《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主编《网络文学经典解读》等作品。

  在学者的视野里,网络文学的“三观”呈现出更为复杂的面貌,与一些读者的直观感受不尽相同。邵燕君多年来从事网络文学研究,她写过一篇论文《从乌托邦到异托邦》,就涉及网文的价值观问题。她表示,网络文学以前所未有的民主性和草根性把“娱乐性”本身的意义问题提到前台,打破了既定的文学秩序,在心理建设和文化建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

  邵燕君认为:“中国网络文学‘野蛮生长’的十几年间,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欲望空间,生长于全球化时代的几亿青年人的‘原始’欲望,在这里得到大量的、反复的、极致的满足和刺激。对此,基本‘看不懂’的师长辈、文化精英们忧心忡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她看来,网络文学的现状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经过最初一段时间的‘黑暗行走’后,网络文学普遍开始出现‘触底反弹’,走出基础欲望层面的‘初级YY’,走出‘丛林法则’,进行价值重建。”

  邵燕君表示,网络文学的出路在于提升,这早已是网文圈内的共识,不仅是由于外部环境,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自然趋向。在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有两种积极的心理建设功能发挥着重大作用,一种是堪称“全民疗伤机制”的释放抚慰功能,一种是借助“设定”建构“虚拟世界”而达成的心理养成功能。她把前者比喻为“子宫”,后者比喻成“培养皿”。她尤其关注一些“女性向”网文所体现出的“网络女性主义”,肯定了其“性别革命”的意义。邵燕君认为:“包括‘女尊’、‘女强’、‘耽美’在内的各种类型文在性别定位和性别关系上进行了大量的颠覆性实验,这种从欲望深处生长出的‘网络女性主义’特别接地气、有生命力。”

  而且,就邵燕君的观察,当下网络文学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有着紧密的关系,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包括性别关系的变化,都在影响着“虚拟世界”里的设定,有些网文作品实际上是“反其道而行之”。比如,现实世界中女性的不安全感加强,而在各种类型文里,“男女关系”的稳定性设定则被明显加固,2015年盛行的“甜宠风”,就强行设定了“一生一世一双人”。(张知依)

    原标题:网络文学:“正能量”成为关键词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535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