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茶话会”:4小时阅读量10万+的启示
2017年08月16日 09:07:07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8月9日,很多媒体人的朋友圈被《九寨沟7.0级地震,机器人记者25秒540字配4图!人类记者你颤抖了吗?》刷屏了——这篇来自“传媒茶话会”的原创文章推送两小时阅读量突破4万,4小时08分阅读量达到了10万+,截至8月10日14:00,该文章阅读量已达23.6万。

  这已经不是“传媒茶话会”的第一个爆款。4月17日,开通仅3个月,粉丝还不到3000人,“传媒茶话会”就迎来了首个10万+——《媒体人必读:“一带一路”报道中这些雷区千万不要碰》;7月19日,《媒体人必读: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最新修订版)》阅读量突破10万,用时10小时……在微信红利期已过、获客成本极高的当下,不得不说,这样的成绩十分亮眼。

  “4小时阅读量10万+”的爆款是如何出炉的?创办仅半年多的“传媒茶话会”又在媒体公众号运营上摸出了哪些门道?“传媒茶话会”总编辑宫佳奇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秘诀。

  打造爆款,做好三个“一点”

  “快一点、高一点、深一点”是“传媒茶话会”首席顾问、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顾勇华提出的目标。回顾这几个10万+的产生,宫佳奇表示,这三个“一点”正是“传媒茶话会”打造爆款的黄金定律。

  以《九寨沟7.0级地震,机器人记者25秒540字配4图!人类记者你颤抖了吗?》为例,这篇文章源于8月8日晚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一条消息《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传媒茶话会”虽不是“新闻”的发现者,却是最快做出反应的媒体公众号。

  宫佳奇坦言,她看到25秒钟机器人可以发出这么翔实的信息时感到很震惊,也迅速意识到这个选题的价值——地震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机器人写作又是媒体转型过程中整个行业所关注的热点,于是立刻组织团队搜集资料、联系专家,第二天即推出了解读文章。并且,文章没有满足于简单的求快,而是将问题的焦点引向人和机器的本质差别究竟在哪里,人工智能时代人类记者该如何存在的深度思考上。“我们的初衷就是要引起大家对技术的重视,只有清醒地认识技术,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准确定义自身价值。”宫佳奇说。

  瞄准痛点,创造独特价值

  虽然出了多个爆款,但阅读量并非“传媒茶话会”所追求的,哪儿是痛点、哪儿是盲区,“传媒茶话会”的探究和思考就瞄准哪儿。

  “面对媒体融合,面对技术浪潮,不少传统媒体感到迷茫和痛苦,融合发展就成为‘传媒茶话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宫佳奇告诉记者,截至8月10日,“传媒茶话会”共发表文章79篇,其中融合相关文章占比最大,达到24篇。

  8月1日重磅推出的4篇“端”倪系列文章,通过与央媒、省媒和地市级媒体负责人以及媒体研究员的深度对话,从市场和舆论阵地两个角度为行业是否该进军客户端、如何做客户端等厘清了思路。

  “这个系列不具备社会议题的延展性,因此从阅读量上看不算高,但行业内的关注度却很高。看过这组系列文章,有的原本不打算做客户端的报社领导开始重新考虑;已经上马客户端项目的媒体负责人则表示,如果能早点看到这样的文章,当时的决心会更大些。”宫佳奇表示,“传媒茶话会”在语言、在传播方式上尽量向新媒体靠拢,但运作理念仍是传统媒体的打法,那就是坚持原创,坚持做真正稀缺、有价值的内容。

  占领舆论高地,影响“关键少数”

  与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粉丝的大号相比,“传媒茶话会”2.26万的粉丝量并不高,但“含金量”却不低。

  据“传媒茶话会”创始人、中国行业报协会执行秘书长刘灿国介绍,“传媒茶话会”所依托的实名制媒体高层交流群汇集了大量新闻主管部门领导、媒体的高层负责人和媒体专家。

  得益于此,一方面,每遇行业性重大突发事件,“传媒茶话会”都能第一时间与主管部门、资深专家沟通,抢占舆论高地,比如此前推出的《卓伟赵五儿等“知名”账号低俗炒星不收手?封无赦!》《娱乐自媒体大号被封,传统媒体娱乐报道机遇在哪?》等。另一方面,借助这些“金粉”和行业知名IP的影响力,“传媒茶话会”的文章往往能通过“关键少数”迅速实现几何式的传播,获得极强的信息扩散效果。(李淼)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529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