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56”系列之赵建伟:把生命交付于镜头
2017年08月02日 14:22:58  来源: 中国摄影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迟浩田上将这样评价新华社记者赵建伟。2003年战火中的伊拉克、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神舟6号飞船发射、2008年汶川地震等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时,赵建伟总是义无反顾地冲在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是一名当之无愧的战地记者。

    今年60岁的赵建伟身材健硕,谈吐中流露出亲善。做摄影记者期间,他见证了骄傲、荣誉、生命和死亡。“哪里有枪声就去哪里拍摄”。他镜头中许多感人和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画面,随着时间的流逝仍然刻骨铭心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在和本报记者李白的对话中,赵建伟用亲身经历讲述了老一辈新闻摄影记者的职业精神与担当,分享了他的惊险历程和丰富的拍摄经验。

    李白:从1956年到2016年,是当代中国社会巨变的60年,您今年也刚好60周岁,回首过去,摄影带给您什么?您是怎样开始接触摄影的?

    赵建伟:在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摄影。最有意义的是经历了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采访,用镜头记录了历史事件,用照片影响时代,用影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国际新闻摄影传播能力的话语权。

    自1974年入伍以来,我在部队担任电影放映员、新闻摄影干事,1996年先后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主任记者。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打响,我主动请战赴伊拉克执行报道任务,成为当时中国派驻伊拉克的唯一一位摄影记者。我每天深入到巴格达等地的大街小巷,常常在美军的枪口下拍摄,我把我的生命交付于镜头。在历时111天的采访中,我记录了伊拉克升腾的战火、燃烧的油井、哭泣的妇女和胆怯的儿童以及对美军士兵的感受。在回北京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从数千幅图片中整理出具有典型意义的200多幅图片,举办了《亲历伊拉克战争》展览,出版了《亲历伊拉克战争》画册和纪实报告文学作品。

    2006年,我出任总后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新闻工作,2010年任总后政治部新闻电教室高级记者。现在担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

    李白:您认为,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摄影记者们平时应该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赵建伟:罗伯特?卡帕曾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地摄影记者,除了“胆大”和“玩命”之外,还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的素质。

    首先,据西方新闻学家的定义,战地记者多数不是那些太年轻的人,平均年龄大概在35岁左右甚至更大,因为足够的年龄才有足够的资历和经验,可以比一般年轻记者更能应对战时的各种紧急情况。

    其次是过硬的心理素质。战争的特殊性和残忍性要求战地记者必须要有不同寻常的坚强心理防线,能经受得住他所经历的所有见闻,并对战地采访有一定的把握与处置能力。

    第三,不但要具有一个健壮的体魄,更要具备战时良好的工作技能,除了包括普通记者的技能以外,有的国家还要求他们的记者接受一些和战争相关的训练,包括身体技能、战争常识,以及语言等方面。

    第四,战地摄影记者应该是一个新闻的多面手,要做一名全能型的新闻工作者。配合战争的科技性,战地摄影记者也应具备相应的科技技能,既要会用电脑、传真等常用设备,也要掌握使用卫星通讯设备发稿的方法;既要有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水平,又要学会野炊、防治病伤等生存技能;既要懂得一定的国际关系常识,又要具备与人周旋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任务的完成,真正参与到国际新闻竞争中。

    最后,作为一名战地摄影记者,还要有一双在炮火与硝烟中发现、识别、追踪新闻的利眼。战时的情况瞬息万变,一发炮弹、一股浓烟、一声巨响、一句口号、一声惨叫,都有可能隐藏着重要的新闻信息,都可能包含着一条重大的线索。

    李白:从事摄影工作40多年来,您的摄影理念是怎样的?您认为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的新闻照片?

    赵建伟:责任感是我一直在心里坚守的信念。作为新闻摄影记者,拍不到、发不出来就是你的罪过。新闻是“跑”出来的,作为摄影记者,不出去就拍不到图片。在多年的新闻报道生涯中,我眼中的好新闻照片一般都是出自重大事件、危险时刻、艰苦环境和边远地区的新闻现场中,摄影记者需要一点“玩命”的精神。

    李白:《亲历伊拉克战争》让我们看到中国新闻记者在战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精神,在前线的日子您是怎样度过的?

    赵建伟:在前线,吃的是伊拉克的“危机饭”,喝的是伊拉克的“污染水”,吸的是伊拉克的“有毒之气”。当时真的是与伊拉克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之所以写这本书,就是想让更多人明白和懂得,今日我们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不要忘记战争曾经带来的巨大痛苦。也希望有一天,人类的和平之钟能永远敲响。

    李白:不管是血雨腥风的战场还是重大灾难的现场,拍摄时都免不了抓取现场人物的表情与动态,这方面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赵建伟:人物摄影贵在传神,这就是说,人物摄影的生动、感人之处在于通过摄影的形象语言,表现人的丰富思想感情,刻画人的精神面貌,使人们看完照片之后,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留下深刻印象。

    李白:经历了这么多,摄影带给您怎样的人生感悟?

    赵建伟:我认为摄影的诞生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影像的力量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摄影记者是影像的诠释者和创造者。影像发现生活的美好,影像记录人类社会的变革,影像提升国家的影响力,影像改变一个世界。摄影的力量源于记录真实,影像的魅力在于展示我们生存的世界。

  《飞天壮举神州欢腾》

    2007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届摄影艺术奖。赵建伟摄

《世纪大演兵》

    2000年10月13日,中国陆、海、空及导弹部队举行全军世纪大演兵,同时分四地展开。这是记者在北京燕山脚下拍摄的演练情景。赵建伟摄

 

《冷的边关热的兵》

    2001年1月1日,驻守在祖国北极漠河某边防团的新兵出早操。此时,气温零下50度。赵建伟摄

 《实战化训练》

    着眼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提高保障打赢战争的能力,2008年10月25日总后勤部在北京组织了全军性的后勤训练大纲演示活动。这是战士在通过封锁线实战演示。赵建伟摄

 《从埃菲尔铁塔到万里长城》

    2004年10月11日上午7时40分许,随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的法国空军特技飞行表演队法兰西巡逻兵在北京飞越长城。赵建伟摄

    《美军在伊拉克遭遇手榴弹袭击》

    2003年7月16日13时许,一名不明身份者向在巴格达市曼苏曼尔区巡逻的美军士兵投掷了一枚手榴弹,导致1名美军士兵受重伤,1名伊拉克儿童死亡,2名儿童受伤。赵建伟摄 

    来源:中国摄影报  记者:李白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493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