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新闻学子湖南行】新闻采访写作:细节处见功夫
2017年07月19日 14:52:5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本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6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暑期实践团一行31人前往湖南省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旨在促进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学以致用。湖南的“红色文化”“传媒品牌”“领先产业”都是此次实践调研的重点,“提升本领、学有所获”则是本次实践的目标。

    7月12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依次参观了反映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任教及从事建党建团等革命活动史实的6个基本陈列展厅。第八班教室、自习室、阅报室、寝室、水井、工人夜学这些曾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出现过的实景,生动再现了青年毛泽东对知识的渴望、对社会的关切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自习室西边的阅报室是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期间课余饭后的常到之处,他的读报方法不同寻常,总是随身带着地图、英汉字典和笔记本,说是“一举多得”:既明了时事,熟悉地理,又可学习英文,一读就是一两个钟头。当年毛泽东在寝室里提倡“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问题、不谈家庭琐事,他认为“若人生仅以衣食住三者所求,此人长大无价值也”。伟人之伟大,从细节之中就能窥见。

第八班寝室介绍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成大事,须脚踏实地,从基础小事、细节之处做起。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新闻实践中更是如此。细节对于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重大报道还是一般报道,首先离不开支撑新闻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轮廓,也就是常说的新闻“骨架”,但是,只有骨头没有肉的新闻,不能使报道丰满充实,不能把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新闻报道要打动人、吸引人,离不开细节描写。

    7月13日上午,实践团一行来到隆平高科进行调研,参观了生物技术实验室和水稻种子全套生产线,并与相关负责人员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国际市场开发步伐和国际合作、对外援助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实践团参观隆平高科厂房

    实践团指导老师、新华社对外部主任记者李来房在采访结束后强调,涉及企业专业技术内容的稿件在成稿后还需要多方核实求证,此举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记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造成的商业机密泄露或者内容失实,从而导致相关企业经营受影响;另一方面,此举也是新闻专业性的体现,通过核查确保细节性内容准确、真实、清晰,体现媒体的权威性与专业程度。

    保证内容质量的关键在于核查,媒体人要做到新闻每一条细节背后都有一份文件或者一个信源作为佐证。最需要核查的内容包括观点陈述、人物姓名、数字、统计数据、援引的讲话内容以及图表等。同时,向公众公开的新闻内容应尽量平衡各方、减少争议,因而最好寻求多方解读,倾听各方意见,核查专家观点。

    而这一切的前提,则是要在新闻采写中抓住并运用生动典型的细节。首先,在采访之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材料准备,以便在采访过程中有的放矢,及时准确发现有助于表现主题思想的细节。其次,采访作风要扎实,挖掘要深入;采访过程中要一边潜心体验,一边用心记录,充分掌握鲜活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再次,在具体的新闻采写中要有捕捉典型细节的强烈愿望,牢牢把握新闻主题,敏锐地觉察到各个细节与主题的关系,通过分析、比较、筛选、优化,最后把那些最能表现主题思想和特点的细节融入到新闻写作中去。(陈钟昊 林光耀 王睿路 张研)

实践团在隆平高科门口合影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455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