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社:记者乡镇行 “走转改”中助力精准扶贫
2017年07月13日 09:10:12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基层抓“活鱼”

    近年来,恩施日报社相继组织了“走进鹤峰”“聚焦宣恩特色产业”“‘三贴近’咸丰行”“巴东—神农架绿色行”“踏访318国道系列报道”“恩施市太阳河乡寻访”“利川苏马荡采风”“巴东野三关采风”“走进龙凤综合扶贫改革试点”“记者一线过节”“咸丰活龙坪驻村扶贫采风”“利川柏杨坝灾后重建现场报道”“同心协力抗洪救灾”一线见闻等多次“走转改”活动,推出了成批量的基层采访主题报道、系列报道,共发200余篇各类稿件。

    今年3月,恩施日报社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精准扶贫竞进小康——记者高山乡镇行”主题采访活动,全社组织9个采访报道组,由社长向定山、总编辑毛永丰等8名社领导带队分赴全州8个县市高山乡镇,特别是4县市5个高山乡镇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进行深入采访,以全媒体方式同步推出各具特色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进一步增强了恩施高山地区干部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比如《恩施日报》以一版主打稿+二版专题报道的方式,推出《一线观察》《现场新闻》《新闻故事》专栏,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来自恩施民族地区高山贫困乡镇大打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

    这次活动从采访到发稿结束历时1个多月,仅《恩施日报》就发图文稿件60余篇幅,报道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特别是本报记者在恩施州利川市高山乡镇毛坝采访中发现一个重大事件性新闻线索——毛坝10任书记种茶30年。后经带队总编辑毛永丰精心策划,根据这条线索,深入采访,最终推出了《十任书记种茶30年》的重大典型报道,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全国重要新闻网站纷纷给予转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恩施晚报》、恩施新闻网及其微信公众号、“恩施发布”等新媒体同步发布、推送记者高山乡镇行报道,形成了宣传报道的强势效应。

    报端出佳作

    《恩施日报》在近年来的每次改版中,都在本地新闻版中精心设置了各具特色的“走转改”栏目,使这些栏目对持续开展的“走转改”活动起到引领、推动作用,使报纸多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增强党报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恩施日报》“记者高山乡镇行”活动版面

    《恩施日报》要闻版、经济版、社会版等版面分别推出《走基层——现场新闻》《走基层——普通人的故事》《走基层——社区故事》《百姓百事》《身边正能量》等“走转改”系列栏目,将版面更多地留给基层,把笔和镜头更多地对准群众,各相关栏目年发稿均在200篇左右,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新闻,成为报纸的特色栏目和报道亮点,其中“踏访318国道”系列报道获湖北新闻奖二等奖,《百姓百事》《身边正能量》栏目获湖北省市州报好专栏,《父亲的扁担》获得湖北省“走转改”好新闻一等奖。同时,恩施日报社还积极参与了全省组织的“荆楚行”大型采访报道活动,报道成果显著。恩施日报社被评为全省“荆楚行”活动先进单位,参与采访的记者作品多次获奖。通过“走转改”,文风清新、朴实的佳作迭出,为报道带来了阵阵新风。

    锤炼作风 锻炼队伍

    作为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就要有快手抓鲜鱼的精神,到基层一线深入采访,可能在一个偶然的线索中、一次街谈巷议中、基层群众的言谈举止中,发现重大新闻线索,从而深入采访,入“深海擒蛟龙”,既锤炼了作风,又锻炼了采编队伍,还采写出新闻佳作,实为一举多得。

    恩施日报社从稿件考评和好新闻评选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鼓励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报道,鼓励编辑多编来自基层的鲜活新闻。采编人员在长期的走基层中,加深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在思想上贴近群众,情感上接近群众,使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升华。同时,在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变化中,记者、编辑亲身感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地落实,从一人一物一地的变化中折射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更加坚定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取向,做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党报新闻工作者。正如《恩施日报》一名记者所言,“基层本身就是社会大课堂,每一次下基层采访,都是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都会受到一次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人生的阅历,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事实上,恩施日报社已有一批年轻采编人员在“走转改”活动中不断成长、成才,正在成为业务骨干,有的还成为了部室负责人。在今年早春“记者高山乡镇行”主题采访活动中,恩施日报社共组织36名全媒体记者,分赴全州9个高寒边远乡镇实地采写、报道这些高山乡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战场的新业绩、新变化和干部群众战贫困摘穷帽的奋斗精神。每组记者分别承担着重头稿、一线观察稿、现场新闻稿和新闻故事稿,上高山走远乡,现场练兵,现场采写,连续推出报道,锻炼了采编队伍,也检验了队伍的战斗力。(作者为恩施日报社总编室主任 张明)

    记者手记

    做有担当的新闻人

    恩施日报社记者 彭信琼 刘伦 蔡燕

    3月18日,《恩施日报》第一版刊登《决不能让贫困户受损失》一文,报道了在面对巨大市场冲击的情况下,恩施市越翔家禽养鸡专业合作社依然按照市场价格回收贫困户的土鸡蛋,宁可自己受损失,也要保障贫困户的正常收益。稿件见报后我百感交集。

    通过深入采访,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那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想法的养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友洪。我深深感觉到宣传工作就像是一面旗帜,会产生一呼百应的强大效果。在方友洪之后,恩施市沐抚办事处涌现了多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当中有的在外务工,但每年给学校捐赠校服。有的通过自己的人脉邀请书法家参与文化扶贫,通过义卖书法作品,资助贫困留守儿童。还有大批的农家乐业主聘请困难群众当工人,购买困难群众的蔬菜、水果,让困难群众有工作、有收入。

    我们很感动,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方友洪养鸡、卖鸡苗、卖鸡蛋,都做成了产业链,销售市场较为广阔,不仅包括本地市场,还包括重庆、武汉、上海等大中型城市。他非常有思想,恩施地区富含硒元素,硒被称为“防癌之王”。他致力于打造“沐贡”富硒土鸡蛋,该品牌的鸡蛋价格是普通鸡蛋的5至6倍,市场前景好,说明他有远见卓识。他有责任担当,有大局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父老乡亲都富起来,这是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为人情怀,也是一种精准扶贫舍我其谁的社会担当。

    我们深受触动,在采访结束后,我们对精准扶贫工作充满信心。我们深深地知道“亮精准之剑,向贫困宣战”没有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停留在纸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场必胜的战役,除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想办法、找项目、筹资金以外,还有众多有志之士、爱心人士以及社会团体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身体力行,全心全意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致富梦想。所有这些凡人善举如同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必将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通过“围追堵截”的方式,全面消灭贫困。

    我们很自豪,每当回想起困难群众渴盼的眼神,每当想到他们急切地期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梦想,我们就有了无尽的动力。作为新闻人,我们要有更强的责任担当,要时刻反省自己有没有辜负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当下,我们要用手中的“笔”树立帮扶典型,形成社会效应,唤起更多的人、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还要宣传致富带头人的创业历程,激发困难群众的自立、自强意识,用自己的诚实劳动改变现有的生活面貌。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我们新闻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要说百姓的话,讲群众的事,要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人、感化人、影响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原标题:恩施日报社:在“走转改”中助力精准扶贫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44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