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掌子面”到“流水线”
2017年06月19日 11:25:00  来源: 专业报初评委员会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从“掌子面”到“流水线”

参评项目

报纸系列(连续、组合)报道

体裁

报纸系列报道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陈华 ,刘家伟,王金海,邓崎凡

编辑

 

刊播单位

工人日报

首发日期

2016年05月20日-2016年05月25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要闻   1

作品字数
(时长)

1692字,1434字,1491字

采 作
编 品
过 简
程 介

    “去降补”是去年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去产能”过程中,“保就业”如何进行?在各地相关企业已经在实践中探索了多种措施的大背景下,工人日报驻安徽记者站记者深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皖北煤电集团进行蹲点采访,关注其1.3万名正在进行转岗分流职工的走向,关注地方党政与企业主体多渠道多方式稳妥安置职工的方式,关注职工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投身再就业,工会组织源头参与做出的种种努力,从一个企业的转岗分流个案剖析入手反映了一个宏大的主题。

    多个角度剖析一家大型煤炭企业涉及上万职工的转岗之路,采访中,记者奔赴多地多个城市,历时近一个月时间,既要采访集团层面的总体情况,又要奔赴分散在不同地方的煤矿蹲点;既要采访留在煤矿里的工作人员,又要采访已经“脱离”或“半脱离”煤矿而在其他地方就业或者待业的职工。采访中遇到的最大难处是,一些离开了煤矿的职工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状况,而且,不少转岗职工本身也处在不断变化当中,采访时是一个情况,到发稿时可能又是一个情况。为了能及时、客观报道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状况,记者与他们同劳动、同生活,取得了被采访对象的充分信任,也因此了解到更多的信息。同时,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关注他们的变化情况。其中,第一篇稿件中的报道对象朱涛,就是在记者截稿之前突然辞职的。了解到情况后,记者及时更新了相关内容。

    该系列新闻报道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前方记者和报社编辑部始终保持密切沟通,并依据前方采访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报道方案。记者每天将采访得到的素材与编辑部编辑进行电话沟通,最长的一次电话打了一个多小时。可以说,这组报道充分利用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部协同作战、统筹规划、整合传播的机动性与灵活性,将采访收集的信息元素极致利用,将传播的效果尽量发挥到最大。




    搜狐网、网易网、凤凰网、中工网、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等二十多家新闻网站对报道进行了转载。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号、徽客工馆微信公众号以及握手皖煤微信公众号也分别予以转载。

    这组报道见报后,也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以及被报道企业皖北煤电集团的高度关注。企业负责人认为,这组报道客观、全面,既让企业方面了解到转岗职工的真实思想状况,又对企业转岗分流的下一步举措提供了借鉴,而且坚定了企业对“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信心。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去降补”是去年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品多角度剖析了一家大型煤炭企业涉及上万职工的转岗之路,内容上涵盖了集团层面的总体情况,又有不同煤矿的细节描述;既有在煤矿里的工作人员,又有已经“脱离”或“半脱离”煤矿而在其他地方就业或者待业的职工。

    作品反映了一个宏大的主题,运用大量的新闻跳笔,每一个段落都短小精悍,却涵盖了巨大的信息量。采访中直接引语的大量使用以及采访场景的细腻描述都拉近了读者与现场的距离。

   1 2 3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7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