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红包”系列报道
2017年06月19日 11:23:57  来源: 社科院新闻所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催泪红包”系列报道

参评项目

报纸系列(连续、组合)报道

体裁

报纸系列报道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集体(李信阳、聂向锋、段海鹰、徐淑英、刘海龙、孙启孟、王磊江)

编辑

 

刊播单位

青岛早报

首发日期

2016年02月20日-2016年04月19日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特别报道   10版

作品字数
(时长)

2988字,2912字,2813字

采 作
编 品
过 简
程 介

    2016年除夕夜,青岛市妇儿医院急诊科,一名就诊女士将10个写满祝福话语、各装了一张百元钞票的红包迅速塞进儿童收药间窗口离去,红包上579个字的滚烫祝福,让值班护士们心潮澎湃。《青岛早报》编辑部发现线索后,认为红包暖心故事虽小,折射的却是人间大爱,是紧张医患关系的良好调节剂,抓好这样的典型报道,契合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中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2月19日,青岛早报编辑部成立“催泪红包”典型宣传指挥部,抽调30多名优秀记者、编辑、新媒体工作人员组成采访报道组、内容生产组、活动策划组、平媒推宣组、网媒推宣组、协调保障组等6个工作组,全面展开“催泪红包”典型的采访报道与宣传推介。

    “催泪红包”报道实行“3+1”工程。“3”指三个重点宣传群体层面,即:以“最美女患者”为代表的市民群体,展示该群体对医护人员的尊敬、理解;以市妇儿医院急诊科女护士团队为代表的医护群体,展示该群体履职尽责、忍辱负重的良好医德医风;以专家学者、代表委员、名人明星、网红为代表的中立群体,通过独家观点与公众评论,提升典型品牌价值。“1”指“一盘棋”的全媒体宣传推送手段。

对“最美女患者”与“急诊室故事”的充分报道,形成了“催泪红包”的巨大催泪效应。由于“最美女患者”刘女士是陕西人,除在“本城发酵”外,采访组按照山东、陕西“两翼齐飞”方案,与陕西当地主流媒体联动,《华商报》、《三秦都市报》、《西安晚报》均在头版、内版对“催泪红包”爱心故事做充分报道。   

采访组还与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取得联系,张会长认为“催泪红包”是“爱的传递和互动”。在他的主导下,“催泪红包”成了中国医师协会“两会”期间召开的第八届“声音?责任”全国“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的重要议题,将“催泪红包”报道向更高层面推进。




    在《青岛早报》多层面努力下,“催泪红包”连续报道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采访报道基础上,《青岛早报》采取“融媒助推”方案,每天将记者稿件加工成音频、视频、H5等内容,供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使用。国家卫计委官方微博、中国医师协会官方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央广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文明网、光明网、环球网、新浪、腾迅、凤凰等上百家全国知名网站、权威机构官方微博、新闻APP、微信公众号都参与了系列报道推介。

    报道进行到第一周,根据网络舆情监测数据,网络上对“催泪红包”四个字的点击量达到1000万次;报道进行到第二周,点击量已突破2000万次。

    在读者中,“催泪红包”反响强烈,90岁的原警备区军政委李治亭老将军,写下“医德光辉”等8个大字,执意要亲手送到市妇儿医院医护人员手中;青岛市委讲师团宣讲专家、市演讲与演唱协会主席侯希平和歌曲创作者张珂瑞不约而同创作歌曲为“催泪红包”点赞;青岛电视台首席主持人单云写下诗歌并朗诵录音,抒发感悟。

    在青岛市,市文明办在全市开展“弘扬‘催泪红包’精神,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活动,全市众多窗口单位通过《青岛早报》等媒体展现他们的服务变化。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交通枢纽,都可见“催泪红包“公益广告。

    青岛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两所高校传播学院,邀请记者到校讲课,将“催泪红包”作为教学实战案例。

    2016年4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题,以“最好的礼物”为题1800多字的大篇幅报道“催泪红包”故事,将青岛的爱心故事推上新的高度。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催泪红包”系列报道以小见大,从一个充满感情张力的小切口进入,直击医患关系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并引发了一个城市的“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活动,推动了社会进步,彰显了新闻的力量。

   1 2 3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707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