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女教师患癌被开除事件调查
2017年06月16日 10:09:01  来源: 专业报初评委员会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大学女教师患癌被开除事件调查

参评项目

报纸通讯与深度报道

体裁

调查性报道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章正,马富春

编辑

滕兴才

刊播单位

中国青年报

首发日期

2016-08-19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特别报道   4

作品字数
(时长)

3891

 
采 作 
编 品 
过 简 
程 介 

     2016年8月中旬,一位患癌女教师的微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主人公是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教师刘伶利,在微博上,刘伶利表达了生命凋谢时的挣扎和对境遇不公的哀叹。

     记者第一时间关注此事并得知,刘伶利在三天前已去世,遂两次前往家中采访其父母,经允许独家查看了刘伶利生前的微信、微博信息。进一步采访了解到,2014年,刘伶利患病期间,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停发了她的工资,后又停缴了医疗保险。2015年1月,得知刘伶利身患癌症,该校决定以旷工为名开除刘伶利,这让这位重病中的女教师陷入绝境。

     面对学校突如其来的开除通知,刘伶利和家人选择诉诸法律。记者从律师处并查阅相关的法律文书得知,2015年3月29日,刘伶利向甘肃省榆中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5月她向法院提起诉讼。2015年10月20日,兰州市榆中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关于开除刘伶利等同志的决定》无效,双方恢复劳动关系。兰州中院二审判决维持了原判。从劳动仲裁到二审判决,整个过程用时超过1年。尽管法院判决要求恢复劳动关系,但博文学院并没有执行。刘伶利去世后,关于她的遭遇,记者联系校方进行求证,该校校办主任表示不知情,多次联系校长无果。

     记者查看其就医发票和采访得知,刘伶利治疗花费了三四十万元,患病期间学校停发工资及断缴医疗保险,让她的境况雪上加霜,只能靠舅舅接济进行治疗。2015年9月至12月间,考虑到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刘伶利在家附近摆摊卖衣服。贫病交加中,这位年轻女孩离开了人世。在去世前,她在微博上哀叹“不好玩”              

    记者在采访完之后,第一时间把相关报道发回后方,中国青年报官方网站即时刊出图文报道,第二天中青报特别报道版重磅推出,同时微信和微博也一并跟进报道,很快引发舆论关注。之后,记者采写《年轻人患病“丢饭碗”该如何维权》,就年轻人如何面对类似情况,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进一步挖掘了此事件的社会效应。

 社 
 会 
 效 

     当下,关于青年因病被开除或遭解雇的现象频频出现,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女教师因患癌被开除是典型的案例,此报道一经刊出,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稿件首先在中国青年报官网中青在线即时发出,并配了图片,第二天中青报特别报道版大篇幅刊发其报道,当天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号同步发出。报道发出后,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同时,引发各大媒体竞相跟进报道,一些媒体还配发言论,对此事及相关现象进行点评,引发了舆论关注的高潮。

     该报道发出后,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女教师刘伶利的遭遇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发出公开道歉,给予其父母50万元补偿,不久,该校校长陈玲辞职;同时,甘肃省教育厅也召开专门会议,进一步规范了该省民办院校办学,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办法。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当下,关于青年因病被开除或遭解雇的现象频频出现,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女教师因患癌被开除是典型的案例。关注青年现状,反映青年问题,是中国青年报的特色与担当。稿件首先在中国青年报官网中青在线即时发出,第二天中青报特别报道版大篇幅刊发其报道,引发各大媒体竞相跟进报道,形成了舆论关注的高潮,触发了年轻人的共鸣,引发了全社会的反思。    

     值得提出的是,记者并没有把这条新闻当做单一的社会新闻来处理,而是立足于维护青年权益,从道德与法律层面进行探讨,引导青年了解面对类似境况如何维权,使其富有现实意义,也是中国青年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办报宗旨的很好体现。

   1 2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7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