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报纸热线栏目热起来 —— 从热线栏目《琳听工作室》说起
2017年06月15日 08:41:59  来源: 四川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如何让报纸热线栏目热起来
——从热线栏目《琳听工作室》说起
 

    《巴中广播电视报》以“巴中生活第一报”为办报宗旨,通过二十多年的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本地版面最多、内容最丰富、有较大影响力的都市娱乐生活类报纸,先后荣膺“全国城市广播电视报六十强”、“巴中市最畅销报刊榜首”等桂冠。其专栏《琳听工作室》建立民情热线,为百姓释疑解惑,排忧解难,受到读者的高度评价。

    转型、升级、融合,是当下摆在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热线栏目,同样也面临转型的挑战。如何办好热线栏目,是我们必须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拓宽热线平台

    开通热线,“捕捉”更多的新闻线索,提供奖金、礼品以鼓励读者提供新闻线索,是报纸挖掘独家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吸引、服务读者,以在媒体竞争中取得先机的一种有效手段。

    《巴中广播电视报》从办报之日起,就开通了读者热线。可以说,一条电话线连接了广大读者,热线栏目成为报纸最具有互动性的栏目。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读者电话热线逐渐式微。《巴中广播电视报》积极顺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于2014年1月开通了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官方微信。《琳听工作室》从一个在过去只呈现在版面端的专栏,转变为一个涵盖报纸、微博、微信等多媒体端口的新型媒体产品平台。把收集民意和民意的渠道从电话线拓展到全媒体平台,让热线资源像滚雪球一样逐渐壮大。报道除了纸质的呈现,还实时在微博、微信上推送,不仅可以为读者呈现另一番阅读风景,而且可以有效黏合读者。

    二、增强服务的实效

    要办好热线栏目,就必须集中力量,用活、用好热线,在服务的实效性上下功夫。

    1、提高热线的识别度。

    许多报纸都开辟了热线,但作用的发挥却参差不齐。并不是一切的热线都可以作为新闻选题,更不是选题越热越好。对热线一定要进行集中管理,分类处理。由专人负责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对大量的新闻线索,快速地进行识别、处理。以2016年3、4月《巴中广播电视报》3182110热线的内容看,主要包括公共生活、矛盾纠纷、突发事故等。根据热线内容, 分别采取“你问我答”回应式见报和深入采写见报。刊发热线栏目《琳听工作室》,刊发热线提供的新闻线索做成深度报道,如《关注》、《调查》、《纵深》,以“深”取胜、以“深”夺人,使热线真正热起来,用起来。如2014年7月5日,《巴中广播电视报》一条热线称“石燕村兴修的一段公路属于村道路,并不需要老百姓集资”。报社派出记者调查,以《谁动了我们的集资款》为题报道了清江镇石燕村集资修桥的事件,得到了市经开区工委的高度重视。因涉嫌侵占集体资产罪,石燕村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被移送司法机关,村民的20万集资款被追回。

    2、提高热线新闻的可信度。

    热线新闻受读者关注程度高,影响力大。报道时,一定要讲求新闻真实性原则,把握好热线事实的“度”。要善于引发舆论,而不是制造舆论。笔者以为应该注意:

    重“真”忌“快”。千万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忽视新闻的客观、真实等其他要素。因为有些消息或者是谣传,或者还没进一步确认,有人就捕风捉影,拨打热线。有的记者编辑讲求速度,没有进一步核实就编发了。这样做不仅会落下笑柄,还容易造成读者对新闻真实性的怀疑,有的甚至会对簿公堂,引发新闻官司。

    重“全”忌“偏”。要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防止以偏概全。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防止感情用事,不能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对采访对象的叙述和意见断章取义,取其于我有用的,舍其于我不利的。

    重“善”忌“奇”。新闻除了讲究快和新外,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寓教于乐,发挥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有的报纸猎奇心理较重,有的消息令人匪夷所思。如一个小偷在被盗人家里吃、住的报道。

    3、提高读者的参与度。

    对于读者的咨询,我们必须认真解答,一时不能解答的,可以咨询有关部门或专家,并在以后的栏目中进行解答。对于读者的投诉和咨询,切忌只有“上文”,没有“下文”。只有一杆子服务到底,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才能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读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长此以往,热线就会“热”起来,栏目的内容才会更加适合读者的口味,才会越办越好。

    4、提高读者的忠诚度。

    通过热线的人际交往,和读者的互动,形成服务平台,使提供热线者对热线产生亲近感,并最终产生对报纸的信任和依赖。通过他们的人际传播,可以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开发出潜在的消费人群。

    三、提升采编人员的能力

    媒体的转型、升级、融合,说到底是人的转型。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一个栏目要长期生存,并且维系它的独特性,就离不开它所积累的资源。我们必须珍惜并且活用这些资源,通过各种形式的新闻服务充分发掘其价值,让资源活跃起来,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对此,要着力实施人才战略,让记者、编辑与栏目一同成长,形成人才培养和报纸品牌塑造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多赢。采编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能抓住读者关心的热点,也了然读者预知的兴奋点,成为“杂家”。

    在办热线栏目的同时,我们不妨多作一些冷思考。唯如此,热线栏目才能不断适应新的传播形势变化和读者需求,更具亲和力、影响力、竞争力。

   上一页 1 2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任希佳 郑亘波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619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