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来“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
2017年06月14日 13:57:13  来源: 彭卓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哪来“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

参评项目

通讯社通讯与深度报道

体裁

调查性报道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李铮,彭卓,马剑

编辑

陈芳

刊播单位

新华通讯社

首发日期

2016-02-25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作品字数
(时长)

2437

 
采 作 
编 品 
过 简 
程 介 

    这是一则“起底”2016年度网络虚假新闻的重磅舆论监督,得到中宣部、网信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高度肯定。新华社在重大敏感问题上敢于交锋、亮剑,破除舆论场中的噪音、杂音,形成凝心聚力、澄清谬误的重大社会影响力。

    春节期间,《财经》杂志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题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丨返乡日记》的文章,一些媒体将文中“东北村妇组团约炮”列为转文标题,一时间东北凋敝、农村礼乐崩塌之声此起彼伏。

    在众多网络媒体未经核实进行广泛转载,推波助澜的关键时刻,新华社记者冒着零下19度的严寒,踏雪走山路深入事发地,反复核实事实与细节,发现“返乡日记”并非“返乡之作”,文中描绘的“礼崩乐坏”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

    稿件中,互联网是舆论的放大器、赛博空间虚无但绝非无序等观点旗帜鲜明。在有关部门定性前涉足这一争议性话题,难度极大,需要高超的政治敏锐度和把握能力。报道注重真相挖掘与新闻伦理的把握,较好地处理了特殊与普遍的关系,起到了主流媒体龙头压阵的作用,有效地助推了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

    报道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中的精髓要义,深刻阐释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列为2016年媒体发布虚假失实报道的首个典型。

 社 
 会 
 效 

    该稿件被《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等194家传统媒体采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过百万。稿件发出第二天,中央网信办认定“返乡日记”为虚构之作,充分肯定新华社的报道,并在发布会中多次引用新华社稿件原话。

    社会反响强烈。中央网信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发布处理意见,高胜科本人被吊销新闻记者证,被列入新闻采编不良从业行为记录,多个相关未经核实转载其文的媒体被予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2016年7月3日网信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中,所举案例中“东北村庄‘礼崩乐坏’”位列第一,“财经”帐号也被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置。

    该篇报道在学界引起很大关注,浙江传播学院等一些新闻院校将此稿件列为教学讨论课程,多家院校新闻系硕士研究生以此事件为毕业论文题目,多个自媒体新闻论坛对此掀起热烈讨论,表示新华社此篇报道以正视听,维护坚守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初 推

评 荐

评 理

语 由

    以深度调查还原事件真相,并对网络虚假新闻形成集体震慑,此篇报道堪称镇版之作。“东北村妇组团约炮”“农村年夜饭吓跑城市儿媳妇”……一些抹黑农村的网络文章在2016年春节前后频频爆出,人们在将信将疑中将农村与污秽联为一体。记者通过深入调查,以扎实的真相,将泡沫化文章的虚假外衣瞬间撕破,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互联网绝不是法外之地,将新闻中的惊叹号与问号合二为一。 这篇报道对净化网络报道空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国家网信办后来发布相关制止虚假新闻的通知中,所举案例首先就提到东北村庄“礼崩乐坏”。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讯社对重大社会热点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

 

   1 2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61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