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乱象与迷离:艺术家报道的误区与应对
2017年06月14日 15:51:53  来源: 辽宁记协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面对乱象与迷离:艺术家报道的误区与应对

参评项目 

综合项目 新闻论文

体裁 

新闻论文

语种 

中文

作 者
(主创人员) 

赵越

编辑 

陈国权

刊播单位 

中国记者

首发日期 

2016-08-01

刊播版面
(名称和版次) 

案例与方法   102-104

作品字数
 

3814

︵ 
采 作 
编 品 
过 简 
程 介 
︶ 

    本文既是作者15年来从事书画艺术版面采编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相关报道系统化、理论化思考的结果。

    作者自2003年在省级媒体上创办了书画版面,前后采访了百余名国家级、省级书画艺术家,与这个群体有着长期、深入的交流。同时,作者还长期关注近年来各大媒体对艺术界,尤其是书画界的宣传报道,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在审美导向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须知,元代百余年,仅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被称为“元四家”;明朝近三百年,仅沈周、文徴明、唐寅、仇英被称为“明四家”。而改革开放不到40年,却有不少艺术创作者被媒体冠以 “大师”称号。近年,更有以武术、气功等创作书画作品的场景出现在各媒体的报道中——这种传播虽能喧嚣一时,却经不住历史的考验,误导了受众。

    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从七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大师”称号需要历史检验,不可随意使用;二、要鉴别荣誉称号的授予机构是否具有权威性;三、认定历史名人的后裔,要有切实依据;四、以作品艺术含量为准绳,不渲染创作过程;五、要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独特风格都具有审美价值;六、准确评价,不以浮夸之语夺人;七、借助权威机构把关,准确把握奖项的学术含量。七个部分层层递进,以拨开宣传炒作之乱象,走出良莠杂糅之迷离。

社 
会 
效 
果 

    1、现实针对性强:在这个“盛世收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的精神领域,艺术家及其创作的优秀作品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小媒体纷纷开辟了书画艺术版块。

    与专业艺术类刊物不同,大众媒体的采编人员往往并非艺术院校出身,尤其采编书法、美术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往往因经验不足,在无意中助长了哗众取宠者的歪风邪气,甚至导致劣质艺术品大行其道。这样,一则误导读者的审美取向,二则造成艺术投资领域的重大偏差,并引发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

    以科学严谨之态度处理有关报道,不仅关系到媒体的公信力,更关系到党的喉舌在全社会的形象。本文对于正确评价艺术家及其作品,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建议,可谓有的放矢,正当其时。

  2、读者反响强烈:本文发表后,在新闻界和艺术界均引起较大反响。尤其是各媒体相关版面的采编人员,认为本文提出的问题紧扣时代热点,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一位新闻同行业者看到文章后表示:“作者把十多年来在一线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只要你能沉下心来通读此文,就会收获巨大启发。”

李仲元、王贺良、姚哲成等老一辈艺术家纷纷表示,近年来,许多艺术类报道把书画创作引入歧途,造成了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局面。这篇文章凝结了作者十几年的一线工作心得,为媒体引导社会审美取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发现、总结了许多规律性问题,难能可贵。

 

推 
荐 
理 
由 

    1、该文来源于采编实践,案例典型丰富,说理通俗透彻,指导性、操作性强。文章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鞭辟入里地分析原因,扎实有效地解决问题,角度新颖,立意深刻。

    2、该文行文流畅,写作规范,引文和资料都以注解的形式注明了出处。

在此推荐参评。

   1 2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任希佳 郑亘波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61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