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联盟促进校园媒体改革
2017年06月07日 09:57:3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交大青年》创刊20周年发展论坛。西南交通大学 郭凯琪/摄

    当“媒介融合”成为业界生态的时候,作为高校思政工作阵地的校园媒体也被推上改革浪头。

    在过去3年里,西南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南交大”)连续获评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综合力10强,这让校长徐飞感到自豪。不过,徐飞提出应该用“更高标准、更挑剔的眼光”来审视成绩,进一步提升校园媒体应该发挥的作用。

    单兵不成军,以联盟之力讲好交大故事

    徐飞用“顺势者昌,逆势者亡”来形容媒体融合趋势的紧迫性,提醒那些“上了年纪,不太习惯新媒体、自媒体的同志,要慢慢适应”。

    西南交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许金砖介绍,西南交大的新媒体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属于起步较早的。2011年开通官方微博,2013年开通官方微信,2014年成立新媒体中心,并整合校园媒体平台成立校园新媒体联盟,对新闻素材“一鱼多吃”。

    例如,学校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重要信息,官方微信注重深度报道和服务咨询,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的媒体平台重点引导大学生思想潮流等。各平台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宣传方式,通过不同侧重的包装和策划,突出素材里面有特点的一部分。

    经过两年多的磨合,西南交大新媒体联盟成员之间,通过新媒体联盟网站、QQ群、微信群等沟通选题、约稿并发起活动,开发了不少师生喜闻乐见的思政工作传播新“载体”。

    如学校新媒体中心创作的原创系列校史动画《途说——西南交通大学》,以“萌萌哒”的卡通动画讲述学校120年与中国铁路事业共同发展的历史,被同学们称之为“消耗手机流量也要追完的动画”。

    “让学校政策发布活起来,让师生热点回应多起来,让校园网民互动暖起来”,西南交大的新媒体联盟,已经逐渐探索出一条“单兵不成军,以联盟之力集群式发声”的传播模式。

    传统校媒“不满足现状”,靠深度、广度持续发力

    校园媒体融合,既要重视新媒体创新,又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发展后劲。

    在“融合正当时 校媒再出发”中国高校校园媒体发展论坛学生分论坛上,西南交大青年传媒学生全媒体中心的翁培同学介绍,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新发展、新变化和服务对象的新特点,校团委领导校园媒体推出《交大青年》,“交大有思”团委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新青年组织网3大产品。

    论坛召开时,正值《交大青年》创刊20周年。现任主编、2013级学生阚美璇感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报纸总是被人忽略和遗忘。大家似乎更愿意打开手机,看看公众号今天又有哪些推送。而一份质朴低调的报纸,获得荣誉容易,获得青睐很难。”

    一直见证《交大青年》发展的西南交大团委原书记朱剑松认为:“建设新媒体的同时,巩固传统媒体的地位及优势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他指出,新媒体注重时效性,可以让读者快速了解信息,但传统媒体的深度和广度更胜一层,引导读者向深层次方向去思考和把握。

    2011年,西南交大校团委抓住筹办第三届四川高校传媒论坛的契机,深入开展校园新媒体建设管理专题研讨,向兄弟学校“取经”。同年10月,《交大青年》正式改版,选题上更注重“贴近交大人、关注身边事”,让学生发声更有质量;版块划分上,将原有的文学素养和身边事相结合,并整合团委旗下资源,为实现纸媒体与新媒体的线上与线下互动打下基础。

    “我们搜寻一切值得讨论的话题,摒弃一切类似‘节操’的标签。”西南交大校友、《交大青年》往届主编胡寿缓在《交大青年》20周年特刊中写道。如今,20周岁的《交大青年》已经刊行157期,至今仍有每期5000份左右的发行量,这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显得颇为不易。但它“不止于满足现状”,仍旧不断探寻新的方式,去记录和践行“无悔青春梦一场”。

    阚美璇回忆,学校120周年校庆时,“看到无论是领导老师,还是同学朋友,在领到特刊时满意开心的表情,那种欣慰之感无可替代”。

    阚美璇表示,责任感、思考力、建设性这九个字,是支持《交大青年》人努力改变校园传统媒体发展困境的信念,“虽然《交大青年》无法颠覆信息时代,但它可以颠覆交大校园。”她说。(李师荀)

    原标题:西南交通大学:新媒体联盟促进校园媒体改革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434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