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承办:新华网
邮箱  图片  音视频  稿件报送
我们圆桌会
2017年05月25日 16:48:28  来源: 中广联合会
【字号  打印 关闭 

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新闻专栏参评作品推荐表

栏目名称

我们圆桌会

创办日期

2010年12月20日

专栏周期

每周2期

播出频道

新闻综合频道

语种

中文

播出单位

杭州市广播电视台

主创人员

集体(张平、鲁康宁、陆韦、沈怡、刘佳珍、黄安谙、沈雪、潘星宇、方明、郑煜、汪迎忠、王强、余祖军、沈利、胡征宇、王平、项辉、林乃炼、俞春江、陈卫东、孟毅、姜峰)

参评
专栏
简介

     “沟通改变生活,对话推动进步”。这是杭州电视台新闻专栏《我们圆桌会》的宣传语,也是其一直秉持的理念。截至2016年12月,栏目共播出895期节目,涉及625个城市公共话题,各界参与嘉宾8000多人次。六年来,在省市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关注、市民热心参与下,《我们圆桌会》在回应各界关切、疏导公众情绪、改进政府工作、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该栏目主要特色:

     一、定位明确,切中转型期社会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转轨转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多样杂阵、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如何有效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一个时代课题,也需要新闻媒体参与回答。《我们圆桌会》栏目以“推动参与、促进理解、达成共识、共同建设”为创办初衷,并形成了“沟通协商建设”的栏目宗旨,搭建了一个经常性、制度化的平台。在这个互动平台上,参与者围绕公共话题,以“我们”的共同社会责任为出发点,虽然身份不一但平等交流,虽然观点不同但理性对话,圆桌上的主持人和嘉宾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引导着屏幕前观众把“背后的抱怨”转化为“台前的建言”,这种方式有效地发挥了电视新闻媒体在转型期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中“引领思想、凝聚共识”的积极作用,是推进转型期城市综合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

     二、风格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栏目名称和演播室场景设计上,“圆桌会”的形式蕴涵了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理念,而“我们”则强调的是共同责任。《我们圆桌会》这一互动交流平台,实际上就是公众参与对社会管理和表达意见的新空间。这种新空间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性。在内容选择上,注重透过群众关心的“热点”、公众认识中的“疑点”、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治理的“难点”中寻找话题。如针对2016年G20杭州峰会筹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在杭州大量基础工程提升,时间紧任务重难免扰民的情势下,《我们圆桌会》先后组织了14次以城市建设为话题的现场讨论。其中包括“阵痛期我们如何度过”(上下)、“G20峰会能给杭州带来什么”、“道路“颜值”提升重“面子”更要重“里子”、“施工那些事儿如何和市民分享”等内容,及时化解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杭州市民不了解不理解民怨纷纷的局面,唤起民众理解和支持,也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在工作中多征求民意,做到更加精细化。在制作方法上,注重话题切口由小见大、由浅入深,从民生小话题引出宏观大视野。如《湖滨降噪“拉锯战”如何终结?》等节目中,针对西湖边部分市民缺乏公共意识违反公共秩序等城市管理难题,以人文视角通过探讨现代城市生活中市民的公共意识问题,不但难题圆满解决,同时还培育了市民参与社会共治的热情,为创新城市社会治理积累了成功经验。 在表现手段上,注重增强谈话的多面性、丰富性与深度性。节目以“演播室对话”加“场外采访”“微信群线上讨论”为基本形式,同时穿插背景资料回顾、电话热线、网络观察员、信息小灵通、专家调查发布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在传播机制上,注重建立起“线上线下”互动传播机制,提升话题参与度。播出前,针对热点话题网上网友征询听取意见建议→通过政府联动机制发函指派政府官员进演播室,邀请专家、评论员、市民参与讨论→演播室讨论过程中网上微信群微友适时参与讨论或者意见建议以游走字幕反馈。此外,栏目还组织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设立“社区小圆桌”等活动,让更多市民参与讨论。播出后,整理各界意见形成书面材料→纳入杭州市“人民好建议”征集范围→引起政府关注推动问题解决→影响网络舆情→促进城市治理。“播出前”与“播出后”的两套互动机制密切融合,实现信息的有机整合和有效传播。

     三、实效显著,各界关注“圆桌会现象”

     《我们圆桌会》在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做法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且成效显著。中央媒体、有关部门和学界等对栏目给予了关注。2011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杭州:建出来的“幸福城市”》,报道杭州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验,其中《我们圆桌会》被列入主要典型之一。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派员专门到栏目组调研,了解栏目在促进基层协商民主方面的做法。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等先后派调研组或者专家来栏目组考察。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以《我们圆桌会》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达50多篇。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认为,《我们圆桌会》的实践是“媒体一小步,民主一大步”;复旦大学调研组在《从治理制度的建构到治理理念的塑造——我们圆桌会》中认为,《我们圆桌会》体现了“桌面上的平等沟通”与“桌面下的有效治理”两个层面的复合,是在形式和内容上对协商民主有意义的尝试。

     据第三方机构对杭州市区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监测调查,在每周六、周日同时段同类节目中,《我们圆桌会》收视位居第一。栏目先后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电视掌声奖”、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2014年)和浙江新闻名专栏(2015年)。

推荐
单位
意见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也有许多关于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阐述。作为主流媒体,如何在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作用,体现媒体的社会担当,《我们圆桌会》是这方面探索与实践的典型样板。另一方面,媒体的舆论监督正处在一种复杂的环境下,而该栏目突破了媒体传统的监督方式,实现政府与民众平等对话,理性协商,共建共享,可以说是“媒体一小步,民主一大步”的有效探索。

     六年来,栏目的公众关注度、社会参与度和品牌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如今该栏目已经成为杭州城市治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该栏目定位准确,形式新颖活泼。节目先征集群众对政府工作中不理解、不了解的问题,然后邀请具有代表性的基层嘉宾,现场共同探讨。既宣传了政府,又众人心服。充分发挥了电视直观贴近的作用,在受众中产生了积极作用,是一档接地气,弘扬了正能量的优秀栏目。

“阵痛期”我们如何度过?下(2)
“阵痛期”我们如何度过?下(3)
“热西湖”该如何冷思考(1)
“热西湖”该如何冷思考(2)

   1 2 3 4 下一页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11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