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副刊品味的八条路径——兼谈文化副刊的艺术审美
2017年05月23日 15:48:00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论提升副刊品味的八条路径
——兼谈文化副刊的艺术审美
吕国英

    在互联网语境下,新闻传媒信息传播的同质化现象,令文化副刊在报纸宣传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努力提高副刊质量,全面提升副刊品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作品“纯”起来

    作品“纯”起来,就是作品要纯粹。

    首先,文体要清朗。文体是作品的“眉目”或“文牌”,是反映作品体裁的语言样式,不仅区分作品类别,规范作品创作,而且引导情(语)境阅读,激发审美感受。目前,文学副刊常见的文体主要有精短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杂文、评论等,视觉作品的“文体”主要有国画、油画、速写(插图)等。纯正文体重在解决“文”不对“体”、文体“串行”、画面“拼接”、形式复制、缺笔少墨,以至出现的大杂烩、四不像、(绘画)无语言、负审美等问题。

    其次,文本要原创。作品要纯粹,文本更须原创。文本是构成作品诸要素的文化集合与艺术呈现。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其唯一性与不可复制性,是艺术价值的根本所在与体现。强调文本的原创性,包括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思想深度与精神高度,文化厚度与审美锐度,也包括主题思想、艺术理念、真情实感、首次发表,等等。

    第三,文气要浓郁。文气,就是文化之气息。作品中有无文化气息,是衡量作品是否纯粹的重要方面。提倡作品中的文化气息,是弘扬人文精神、传承文化基因使然,也是增加作品文化含量,增强作品生命力、感召力、审美力之要求。

    文眼“挑”出来

    挑“文眼”是个新提法。其实,“文眼”似“新闻眼”或 “画眼”等,是作品的灵魂,体现作品的价值和审美取向。文眼在作品中是一种涵义、一种意韵、一种引领,往往埋在字里行间,或者隐藏起来。所以,非要“挑”出来,如同油灯的灯芯一样,必须挑一挑,方才亮,方更亮。

    军报文化副刊率先在各专版的专栏栏头下(作品正文前),增加一行精短文字,作为该篇作品的“文眼”。“挑”文眼应成为副刊编辑的基本功,如同画家画龙点睛中的“点睛”之笔,适用于副刊所有文体。因文字类作品非视觉艺术,通过点、线性行进并渐次成面,至文终而集面成体。因此,“点”文之“睛”须读文之深,识文之透,察文之妙,悟文之魂,审文之美。

    一般说来,“挑”文之“眼”有四种途径。

    一种是从文中提取。这类文眼往往就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之中,只需亮眼聚焦,随性提取而已。比如,报告文学《欲与天山试比高》的文眼:突击,战神所向披靡;人物纪实《播种阳光》文眼:爱如阳光,传递温暖催生希望。此类文眼可从文中寻找提取,属基本层次。

    第二种是于文中提炼。这类文眼于作品之中只是隐性存在,或仅有“蛛丝马迹”,当需凝思聚虑,归纳提炼。比如,散文《生命辉煌的艺术呈现》的文眼:雕塑生命,矗立精神;报告文学《心中的弹道》的文眼:狙击,令准星直抵靶心。此类文眼于未见之中而“显见”,属“挑”文眼第二层次。

    第三种是文外引伸。这类文眼既非文中隐藏,也无“蛛丝马迹”,或有寓涵之意或弦外之音,当需智眼透视,移景迁境。比如,报告文学《血性砺战魂》的文眼:战胜,军人永远不变的目标;书评《如椽之笔问道和平》的文眼:安全,用战略构建未来。此类文眼需“无中生有”,属“挑”文眼第三层次。

    第四种是审文之美。此类文眼从文境入意境,从意境入心境,从心境入灵境,至终完全进入审美之境,是思想的顿悟,精神的升华,尤需慧眼环视,跨越时空,问道大美。比如,散文《别有意韵是严冬》的文眼:时令,宇宙密码的文化解读;报告文学《雪域兵魂》的文眼:精神海拔,由忠骨与热血铸成。此类文眼因审美而闪现,属“挑”文眼的高级层次。

    要说明的是,“文眼”与文章标题不是一个概念。“标题”是文章的“名”,而“文眼”是文章的“魂”,尤其与新闻类标题有着鲜明的不同。一般来说,新闻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陈述,而作品类标题则往往不会将其主旨、意蕴直白地表达出来。在这个意义上,文眼是对标题内涵的延伸,意蕴的深化,灵魂的升华,对受众更加准确、直观地理解文章是一种引领,对文章的品质也是一种提升。另外,在当下快速阅读的传播氛围中,将文眼直观地呈现出来,是引导受众阅读、增强传播效率的一个捷径。并且,文眼还增加了作品的构成与层次,丰富了作品的审美要素。

    形质“融”起来

    形质“融”起来,就是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达到分不出“形”与“质”,进入近乎融的状态。

    融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无形无质、无质无形的境界。作品也一样。作品的融,也体现于形式与内容的完美一体,缺此无彼。即,没有形式,内容无从呈现;没有内容,形式没有意义。

    有句话,经新媒体传播非常火爆:没有人有任何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看到你优秀的本质。这句话也可以解读为作品的形式与内容问题。

    副刊作品中常见的形质不融问题,主要是形质相割裂,表现为,一方面形式反映不了内容,或者仅重于形式,或者不重于形式;另一方面内容体现不了形式,或者只重于内容,或者不重于内容。而这些现象,势必远拒受众,迟滞传播,消蚀传播力。

    形质融起来,首先,理念上要立起“形质不可分”思想,同步思维,总体运筹;其次,实践上要举擎“形质一体化”旗帜,整体创作,一体呈现,实现好形式呈现好内容,好内容支撑好形式。前面提到的“文体要清朗”“文本要原创”“文眼‘挑’出来”,也有此义。

    气象“呈”出来

    气象“呈”出来,就是副刊作品整体气象的构建与呈现,反映副刊的精神品味与艺术审美。报纸要注重版面语言,要浓眉大眼,要疏朗大方,早成共识。需要强调的是,副刊不仅仅如此。其实,从审美角度言,这仅为视觉感受的一个方面。把副刊整版当做一部作品、一幅绘画来看,这部作品(绘画)的生命力、感染力、审美力,则是作品呈现出的“气象”使然。

    书画艺术审美中,有“墨断笔联、笔断意联、意断势联”之论,但若“势”断,唯求气联。事实上,势为气聚,气为势显;势似可断,气当必存。有气则象生,无气则象衰。气象“呈”出来,就是作品“活”起来。换言之,作品栩栩如生,“阅”境气象万千。

    一则“气口”要阔。一篇作品的“气口”主要体现在标题区空间的开阔与虚白,标明作品文体或栏头标志区空间的“游刃有余”,两者均可实现深“呼吸”、大“喘气”。

    二则“气道”要通。作品的“气道”在于作品之中,主要体现在段落之间、小标题区空间的宽松与敞亮,可足以将“气口”之气送至作品周身。

    三则“气脉”要畅。“气口”阔、“气道”通则“气脉”畅。着眼整个版面,或将全版所载视为一部作品,则须四通八达、一通百通,此为“气脉”畅之所求,也是“气脉”畅之境界。

    按艺术审美论,作品每一元素均构成“象”之要素,成为审美的一部分,表达整体又成为整体,不可任意割裂,也不能任意区隔,以拒绝截断作品“气脉”,伤害一体之美。正是基于此,副刊一般不用线、不衬底,尤其忌讳贯通线、拦腰线。目前,我们的文化副刊上已基本没有线、框,或正在坚决地将所有与作品无关,却严重消减作品审美的诸元素请出版面,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

    节奏“和”起来

    节奏“和”起来,就是整个副刊宣传中,作品组织、谋划与实践的总体把握与具体展现,反映副刊宣传的根本方向与基本定位。

    要与报纸定位“和”。副刊是报纸的一部分,报纸的定位就是副刊的定位,也是副刊的方向与目标。要说明的是,副刊所承载的功能与职责,是用文学报告新闻,以艺术传递文化。如果正刊是大政方针的“高堂”,新闻信息的“集市”,那么,副刊就是文化的“驿站”,艺术的“花园”。

    要与重大主题“和”。军报副刊承载强军文化,助力军事文艺,不慕风花雪月,拒绝烟花脂粉,以文化的眼光、艺术的品味关注军事、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一切重要问题。比如,关注重大理论,我们策划组织了“强军文化论”系列宏论;关注重大课题,我们组织推出了“繁荣发展军事文艺”系列重论;关注强军目标,我们将“强军人物”作为报告文学专栏的“主角”,等等,让副刊品味鲜明起来、厚重起来,又与正刊有别,独具风味。

    要与热点热议“和”。热点热议从来都是新闻的聚焦之处,媒体的追踪之点,文化副刊不仅难以置身度外,而且往往独有用武之地,这正是文化的特殊力量,艺术的特别魅力。比如,关注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大创新理论,我们的适时组织策划“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创新理论的文化解读”等。

    要与官兵情感“和”。文化是精神的食粮,艺术是心灵的舞蹈。副刊作品须展现部队生活,更要进入官兵心灵。比如,我们始终倾心办好《情感兵站》《人在军旅》等散文类专栏,成为抒发官兵情感、激荡官兵情怀、陶冶官兵情操的艺术园地。

    要与审美需求“和”。追求真善美,拒绝假丑恶;呈现“高大上”,凝聚正能量;弘扬经典文化,传承精神文明。概而言之,就是要与一切能表现崇高情感、体现核心价值、引领美好追求的,符合受众审美需求的诸多要素“和”。比如,我们匠心经营全国报纸最佳副刊专栏《故事兵阵》,推出了系列名家名作;我们认真组织《强军故事会》,呈现了众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等。我们始终以敬畏历史、静观热点的心态,苦心精办《军史发现》,回应杂乱音,传递正能量。

    要与时令规律“和”。天地运行,时令之变,宇宙自然规律使然。顺应之,则天人合一矣。天人合一是老庄哲学的精髓,是大智之慧,不仅是认知宇宙、洞悉事物的哲学思想、理念引领,也是认识世俗、处理事务的基本思路、具体方法。办文化副刊也是如此。具体说,重大策划一定要有时令意识,重要选题一定吻合时令演进,重点文稿一定要有时令制约。实事求是地说,文化副刊往往更容易出现与时令规律非“和”之现象,令读者产生审美负值。要坚决摈弃之,坚定改变之,就是要把非和时令规律的文稿彻底请出版面,并坚决说“再见”。

    名家“镶”起来

    名家“镶”起来,就是让名家名作成为副刊的要角儿。有名家方有名作。紧盯名家,求撰名作;借大家名文,悦受众围观,或曰名家战略。

    之一,准确沟通“命题作文”。找对名家是前提,准确传递、沟通主题定位是根本,诚恳态度是途径。“命题”中特别忌讳大致方向、概略瞄准,尤其拒绝似是而非、信马由缰,实现一约即准,优质高效。

    之二,尽速安排名家之作。采取名家之作随来随用之策,或者随时调整版面(专栏),“插队”刊出名家大作,尤其是命题作文(稿约)之作。

    之三,突出处理大家力作。采用版面头条、做大标题、添加编辑按语、增加引文与提要等方式,让名家之作尽受优待。

    之四,隆重推介“上榜”名家。 凡提供重要作品的作者均可作为上榜名家,隆重推介,采用文前、文尾或适当位置,以个人近照、简历展现名家艺术经历、学术成就、学养水平,让名家凸显版面。此已成为我们实施名家战略的具体运用。我们精心办好《名家讲述》等重点专栏,让名家与其名作一同“亮相”,让副刊成为大家沙龙,名篇园地。

    版式“立”起来

    版式“立”起来,是以作品单元竖起来为牵引,组织不同文体作品完美构成,进而形成的“视觉作品式”版面结构。主要是基于如下几点。

    一是方便受众阅读。报纸之纸之所以设计为纵向比例,方便阅读是重要考量。副刊组织版面、安排作品,宜顺势而为,忌逆向而行。

    二是顺应视觉审美。“修长”为美,是一种视觉感受,也是一种美学规律,应予尊崇,当以顺应,是审美引领,是悦读情感服务,也是内在精神需要。

    三是挤压弱稿空间。以不同文体作品为单元,将作品“立”向排列组合,这样就多了“排头兵”作品位置,弱稿“生存”空间受限,最终被挤出版面。

    四是合理版面构成。不同文体作品如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小说、随笔、文论、绘画等,同聚“一堂”,各立“排头”,既为“一色”,也为“和色”,既功于新的排列组合,又益于合理的采编构成。

    文学副刊要合理构成,其他副刊同样如此。目前,我们共有《文学作品》《强军文化》《故事兵阵》《文艺评论》《士兵面孔》《人物纪实》《军史发现》《今日阅读》《烽火影视》九块副刊专版,均以“版式‘立’起来”的理念,实现版面诸多要素的重新排列与组合,展现出新的副刊面貌。

    审美“实”起来

    审美“实”起来,就是副刊审美要具体起来,清朗明晰起来,将文化副刊审美具体化,可操作化。

    版境多空间。版境,就是版面的立体空间,与绘画创作中的“造境”具有同工异曲之妙。办文化副刊,同样有营造版面立体空间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文稿的选择、体裁的区分、位置的安排、大小的取舍,以及其他版面诸要素,包括标题(书法呈现形式)、插图、绘画、栏头(包括篆刻印章形式)、图片(艺术摄影)等的统筹谋划,体现纵深感,拒绝平面化。

    寓动于静中。在清静画境呈现动感之美,是画家的追求,在文化副刊中展现审美大境界,是编辑的追求。主要体现在文稿编辑、标题制作、文眼提炼、版面集成等方面。仅以标题举例,比如,天边山上一棵树;播种阳光;玫瑰悄然香;战场的星空等等。

    格调求高洁。坚决剔除任何低俗不雅的文字,坚决撤换任何格调不高的文稿,决不允许任何非正能量元素进入版面等,努力把文化副刊办成愉悦视觉、升华精神、滋养灵魂的“艺术作品”。

    鲜活尚永恒。真正的艺术品,其审美价值是永恒的。把纯文化、纯艺术的理念注入文化副刊,其作品必然所示永恒之品味。因为,文化是不朽的,艺术是永恒的。

    全元“靓”起来

    全元,即副刊版面的所有元素,包括标题、栏头、文字、插图、绘画、版式等。版面构成,难以或缺。并且,全元靓,方副刊美。

    其一,标题宜“宋”。“标宋”是标准宋体字的简称,源自宋版刻本,其历史渊源、文化涵义、艺术审美等,是其他字(书)体所难能比拟与替代的。副刊作品标题宜选用“标宋”,不仅体现书体厚重,呈现文化含量,也是尚美之需。

    其二,文字尚“雅”。就是要让文字尚美、唯美,不仅要把文学语言举过头顶,同时要旗帜鲜明地拒绝借典名俗、篡改成语;远离生编臆造、歧义用语;慎用网语热词、另类新语,等等。

    其三,绘画求“美”。无画不成副刊。副刊绘画作品既需要充满正能量的题材内容,又需要具有创新意义的语言形式。以此为审美标高,军报试着选择了一些新的表现性绘画,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其四,品类当“全”。要说明的是,文体品类全,也要长短搭配、“高矮”有别,可有小文章,但不能有小作品,版面呈现方满眼精彩,如同舞台上的一部好戏,可有小演员,但绝不能有小角色。

    全元“靓”起来,还应更多地调动或运用文化、艺术与现代时尚等诸元素,不断丰富之、完美之。比如,邀请书法名家题写主要作品标题,选择绘画、篆刻名家为作品(版面)配画、插图,独具匠心调整设计刊头、版面(专栏)LOGO等。与此同时,版面诸元素应注意相融相和,恰如其分。

    (作者系 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高级编辑)

   上一页 1 2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刘艳丹、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07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