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 中国日报社记者任奇:百闻不如一见
2017年05月22日 08:46:04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至今,已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门词汇。三年多来,围绕此议题的相关报道层出不穷。那么,记者们是如何报道“一带一路”的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看看他们在“一带一路”采访途中有哪些见闻和感悟。今天,请中国日报社记者任奇讲讲他的采访故事。

    苏丹,一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产生了联系。为了挖掘两个国家在“一带一路”中的更多合作潜力,由中国记协组织的中国新闻代表团应苏丹记协的邀请,于2016年底前往苏丹进行采访访问。此次前往苏丹完成采访任务,是我第一次踏上古老的非洲大陆。对我来说,苏丹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离祖国的距离没那么远

    飞机在苏丹首都的喀土穆国际机场落地,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中国国旗。这面五星红旗印在一辆绿色的机场通勤大巴上,在国旗下面还用英文写着“中国援助”的大字。顿时,我觉得数十小时的飞行并没有那么久,而我离祖国的距离也没有那么远了。

    苏丹驻华大使欧玛尔·伊萨·艾哈迈德接受我专访时曾表示,中国一直在经济上给予苏丹最重要的支持。他说:“中国不仅向苏丹政府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中国公司还承接了许多对苏丹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援助工作。”

    中国日报社记者任奇(右)采访苏丹总统助理贾兹

    从机场前往酒店的路上,我开始体会到中国对苏丹经济的帮助和影响。短短几十分钟车程,我看到许多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大幅广告。如华为手机,而喀土穆街上也行驶着大量中国品牌的汽车。

    在前往苏丹之前没有想到

    这一路,映入我眼前的还有繁华的闹市和熙熙攘攘的街头,这是在我前往苏丹之前没有想到的。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苏丹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971.6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报告显示,尽管受到全球油价下跌以及黄金购买量下降等不利因素,但苏丹近年来发展依然稳定而迅速,2015年经济增长6.2%,2016年的增长也达到6%。但苏丹仍然是非洲较不发达国家之一,有一半的苏丹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家人在听说我要到苏丹进行采访时,都表示了对我安全的担忧。和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一样,我对苏丹的了解也仅局限于所见到的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冲突”和“贫困”一直是这些报道的关键词。

    然而现实令人意外,抵达苏丹第一天进行的街头采访,也是我行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历。苏丹人非常友善,生活节奏也很慢。在苏丹街头漫步,完全看不到当地有人因为琐事而争吵。而苏丹人也对中国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友好。

    “一带一路”倡议拉近两国合作

    在街头,我遇到了两位青年,哈米德和埃尔谢赫,分别来自阿富汗和苏丹,他们都是喀土穆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当他们看到我拿着专业相机时,主动请我为他们拍张照片。在得知我来自中国后,埃尔谢赫竖起大拇指说“我们两国是友好国家,我们就是朋友”。两名青年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问了我许多中国的事情,还带我逛了附近的街道,他表示,西方媒体的许多关于苏丹的报道让他们非常生气。“你可以看到,喀土穆街道很安全。就算是外国人独自走在街上,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民性格很温和。”

    记者任奇在喀土穆街头采访时,为两位喀土穆大学学生拍照留念

    埃尔谢赫邀请我去他距离不远的家中参观做客,在我婉拒后,仍坚持带我来到当地超市,为我买了苏丹传统小吃和饮料,并坚持不让我这位“客人”付款。他对我说:“我从没去过中国,但我知道中国是一个很好、很古老的国家,中国与苏丹的关系非常亲密。”

    苏丹总统巴希尔曾明确表示,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苏丹政府官员也在采访中对我说,希望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吸引中国游客前往苏丹,使两国合作更加紧密。我相信,随着更多“一带一路”项目在非洲落地,中国与苏丹之间还能迸发更多合作的潜力。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刘艳丹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03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