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在书信中触摸那些往事
2017年04月24日 08:40:56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一位演员,一个讲台,一封信,一档读信节目,收获了观众最由衷的掌声和喝彩。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栏目,用书信打开一个个历史节点,带观众回顾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过去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同时,也展现出一部好的文化产品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打开

    一扇通向久远岁月的窗户

    在众多的文化类题材节目中,还没有一档读信类节目。相比虚构的情景,信件具有天然的真实性。私人信件的写作包含了更加自然生动的情感。在节目组看来,原本私密的家书、情书、与友人书,不但极富个人特色与历史感,而且为观众打开了另一扇充满新意的认知历史和名人的窗口。很多来自名人或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的私人信件,携带当时的历史场景及社会风貌,可以为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文化享受。

    节目的初衷并不是想恢复写信的传统,而是以书信的方式讲述那些有意义的、有意思的、真实的中国故事。书信这个载体所承载的那份文化,感情以及内涵是节目组希望能够在这个时代依旧有所保留的,这才是我们节目的初衷。

    寻找

    藏在文字中的历史故事

    大量的民间书信比较散,找谁?在哪里找?这是个很艰难的工作。节目组历时半年时间甄选信件,广泛邀请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书信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信件收集工作。最终通过反复比较、研判,从上万封信中精选出百余封。节目组根据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进行筛选的同时坚持了一个原则: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最终入选信件涵盖了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清民初到现在。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相应的历史情境。信件的内容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几乎每一封信件都会让人感到意外,每一封信都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敲击人心。

    赋予节目灵魂的除了信件内容的选择,还有对嘉宾的选择。这个选择标准既要注重明星人气,又要注重个人表演功力,只有那些有文化气质、能演绎汉语精髓的人才会被邀请参加节目。为了符合写信人身份,我们考虑了明星的年龄和性别的分布:需要有老、中、青三代,又需要有男性和女性的适当配比。本季节目邀请了林更新、何冰、张国立、王耀庆等8位明星,所有明星都是抱着热衷文化传播的公益心参加录制。他们有的有过硬的台词功底;有的是有丰富舞台经验的演员。

    还原

    在生活化的诵读中演绎主题

    在节目创作初期,我们就一直在考虑是让嘉宾们朗诵信件还是演绎信件。我们一直在谨慎地使用朗读这个词,朗读这种慷慨激昂的特定舞台表演形式,源自话剧舞台,并不适用于今天的影视传播,更不适用于这档节目的要求。而写信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写信当时所处的环境、心境、身体状态,都带有非常细腻、鲜活的真实感。如果要感动观众,我们就要让表演者成为当事人的化身,使观众直接建立与原作者的联系与精神交流,而不能只看到表演者的情感。

    在节目录制前期,导演和每位嘉宾沟通了读信的方式。首先,塑造人物并不需要外在形象的接近,而是要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在写信时的内心活动。其次,现场表演的声音应是自然的,生活化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朗诵。

    在最后的栏目录制中,嘉宾们用声音扮演写信人,在现场几百位观众的注视下,一封封读出那些可以窥视中国历史、名人往来以及普通人生活场景的信件。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演员们的真情演绎,更是让那些写信人仿若就在现场,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仿佛都触手可及。这种方式的魅力在于强调了代入感,有丰富生活阅历、文化沉淀的艺术家,可以用声音和动作带我们融入别人的精彩故事,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深情。

    一封封触动人心的书信,跨越时间的长河、空间的隔阻,与今时今地的观众心灵相通,那些真正好的文化产品,也因此获得了更长久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230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