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王鸿凌:笔下流淌的,永远是爱与责任
2017年04月07日 09:35:33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也有体温,也有心心相通和相互支撑。今天,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王鸿凌分享了一座城援助一家人的温情故事。王鸿凌不仅是这个故事的发现者、记录者,在长期的跟踪报道过程中,她更倾注了最大的热情去帮助这个家庭。在这其中,让她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也感觉到手中的笔是有温度的,更是有力量的。

    采访中的王鸿淩(左)

    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跑新闻6年来,接热线已经成了平常事。

    2015年8月,我从一位市民打来的电话里得到了一条线索:一对年轻小夫妻生了三胞胎,原本应该是无比幸福的事,可三个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4岁了还站不起来。小夫妻俩靠卖烤生蚝艰难地维持着三胞胎的生活和治疗。

    为了尽快见到这三个孩子,当天,顶着大雨我见到了故事的主人公刘星。在30平米的出租屋里,三个女孩趴在一张破旧的地垫上,看见我进屋,她们急忙爬到刘星的脚下,伸出双手想要拥抱自己的妈妈,可三个孩子都站不起来,胆子最小的涵涵急得直哭。刘星赶紧拿着家中唯有的毛绒玩具,一边哄孩子们,一边跟我讲她的故事。

    坚强“生蚝妈妈”牵动一座城

    “出早市再加上烤生蚝,一个月能挣2000块钱。我知道这和三个孩子每年10多万的治疗费差得太多了,所以我要多干活,哪怕是把我自己累趴下了,也一定要让三个孩子站起来!”

    那一刻,我看到刘星眼里的坚毅,那是一个不幸者对命运的抗争,是伟大母爱迸发出来的力量。

    那一刻,我明白,我必须为这个家庭做点什么!

    2015年8月19日,《妈妈的烤生蚝小摊,撑起脑瘫三胞胎的希望》在哈尔滨日报发表,报社全部公众号同步推送,阅读量瞬间超过了“10万+”。

    “喂,你好,我是报社的记者,这个事是真的!”那一天,我的手机铃声就没停过,接了600多个电话,还有200多个未接来电,1000多条待回复的短信。那一天,我不敢放下电话,不敢静音,我怕错过任何一个改变刘星一家境遇的机会。

    也从这一天起,我和刘星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和她一道,被潮水一般的倾城大爱包围着,感受着一生中最多的善意和幸福。

    王鸿凌(右)陪刘星一起出摊

    很多人走了很远的路,来刘星这买生蚝,就是为了帮她一把!

    队伍太长了,看见一个拄着双拐的大哥来买生蚝,排队的人群自动让出了一条路,而这位大哥,花了一万块钱,只买了5只生蚝。

    一茬接一茬的志愿者来到摊前,刷生蚝、洗餐具……就连烧烤店的老板也来给刘星打下手。

    一位白发大娘,推着轮椅上的老伴走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就为了留下1000块钱和一句话:“好好给孩子治病,我们都支持你!”

    “你们的爱,让我更加坚强!”刘星一次次鞠躬、一次次落泪。我也透过泪光,一次次审视着我所在的城市,审视着我的职业。

    这是一座有体温的城市,她从来都不缺少爱,只要有传递爱与被爱的介质、给她一个平台,整座城市就会一触即发,大爱如潮!

    爱心照亮三胞胎光明未来

    一周内,募集到的爱心善款数字一路飙升到40万元。而对刘星一家的帮助,不仅仅是善款——生鲜批发市场免费送来万余只生蚝;全国闻名的师大夜市为刘星提供了永久性的免费摊位,沈阳、北京两地的医院,先后免费为三胞胎手术、治疗。

    在那一年里,我俨然成了刘星家的一员,与她们一起奔波在为三胞胎康复而努力的路上,在我眼里,刘星是幸运的,也是懂得珍惜的。

    在北京给三个孩子看病,我看见她们的房间里,摆了一排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哪来的这么多水啊?”“这是我们来之前在家里烧的开水,带过来的。”“你们一个人抱一个4岁的孩子,还背这么多水,不嫌沉啊,在这现买也不贵啊!”刘星说:“一块钱虽然不贵,但好心人捐给我们的钱,我一分都不能浪费,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在孩子的治疗上!”在刘星心里,我们带着一座城的温暖,让三个孩子站起来已经变成了全城人的期待。

    当新华社、央视等全国百余家媒体先后转载、报道“生蚝妈妈”刘星的故事时,刘星一家的故事已经演变和升华成了冰城故事、中国故事!

    后来,我在北京一家医院的病房里,见到正在里面练习走路的孩子们,她们先是愣了一下,马上又咧嘴大笑,“小凌阿姨,想你,我会走了,多好呀!”我终于见到了让我日思夜想的三个爱笑的女孩儿,我看到了全城人乃至全国人期待了许久的画面。恢复最好的彤彤,虽然姿势不好看,速度慢,但她一步、一步走到了我的面前,向我伸出了双手……

    那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但我看见了三个孩子光明的未来!传递小爱,才能汇聚大爱,我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感到无比的骄傲。作为一名记者,通过一篇报道激发了一座城市爱的本能,还有什么样的职业能够如此神圣!这一刻,我感觉到手中的笔,是有温度的,更是有份量的。(王鸿凌)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好记者讲好故事#【纪君评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王鸿凌:难得好记者,造福有缘人】一篇报道温暖一座城市,一个记者守望一方百姓;一份大爱呵护一份渴望,一份责任守候一份期盼。满蘸深情写新闻,点滴温暖总关情;推窗尽阅小城事,扶弱助残最舒心。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泽月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189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