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媒体供给侧改革如何找准“症结”?
2017年03月21日 16:15:13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政协新闻出版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发出感慨——供给侧改革不能只反映在经济领域,传媒领域也非常需要供给侧改革。白岩松的一番感慨说出了传媒从业者的心声,也指出了目前传媒界中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为此,本期《传媒周刊》围绕媒体供给侧改革话题与业者、学者、行业管理者进行对话交流,以期将媒体供给侧改革的方向与内涵进一步明晰。

    怎样理解传媒界的供给侧改革?如何实现真正的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对于传媒领域尤其是报业从业者来说,这不仅是思考的重点,也是转型改革的重点。

    新闻质量是立身之本

    媒体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让新闻质量越来越好,让读者轻松愉快地获取最大化的有用信息。

    至今我们仍然记得2016年影响非常恶劣的几个假新闻,“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东北农村“礼崩乐坏”报道、“安徽男子术后右肾丢失”事件等报道,均引发阅读量超千万级甚至数亿级的网络热议。然而,探究产生假新闻的过程与原因时,不难看到,传统媒体受自媒体的裹挟急于“发声”,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放弃了去调查核实做真新闻的追求。由此可见,在媒体供给侧这场改革中,提高专业媒体工作者生产优质新闻的能力,提升新媒体从业者的新闻素养也成为媒体供给侧改革中重要的攻坚点。

    “新闻是传媒业的核心,立身之本,也是履行公共使命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动摇。不断优化新闻质量,提供与时代和使命相符合的公共产品是紧要问题,这个问题上,不能误判,更不能失焦。”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特聘研究员蔡伟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优质内容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声嘈杂的时代,优质新闻内容是受众的刚需,决定了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既是党和政府对媒体的定位、要求和寄望,也是媒体立足于市场和受众的依据和根本。”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说。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向泽映也向记者表示,媒体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让新闻质量越来越好,让读者轻松愉快地获取最大化的有用信息,或者让读者和新闻人物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他举例说,对于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受众想了解更多会议内容,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就通过集团的“中央厨房”用最真实的会议材料,“烹制”生产出传统文字新闻以及H5、图解、视频等不同的“菜品”供受众选择。再比如:春天来了,大家开始对郊游、踏春蠢蠢欲动,《重庆日报》在把住了受众所需的脉后,就重点生产了“看花地图”“城郊两日游好去处”等符合受众所需的作品。

    同时,向泽映表示,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新闻质量的提升不能再仅仅理解为文稿的提升,而应该广义地去理解它,涉及传播思维、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各个方面。比如,手机客户端的推送是否符合读者碎片化阅读的新习惯;H5呈现的信息版面是否精美,用户愿意一直滑动下去;微信的语言是否充分利用了网言网语等,这些都属于广义的新闻质量提升。

   1 2 3 下一页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14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