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者说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胡国华:时代托起了我的新闻梦
2017年03月02日 08:57:23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关闭 

    编者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副主任胡国华25年的广播生涯,是一个广播人实现新闻梦的成长故事,更是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励志故事。他用“四个一”概括自己的心路历程——一份辛苦:砥砺前行;一种深情:勿忘人民;一点创新:与时俱进;一个展望:融合的未来。

    

胡国华在“中国广播影视创新型人才培养论坛”作主题演讲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新闻工作就是我笃定的职业目标,至今无怨无悔!1991年,我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从事广播记者、编辑的工作,转瞬已过去25年。我采访过的一个个人,经历的一件件事,已经定格在我的心海,融入了我的血脉。

    一份辛苦 砥砺前行

    新闻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丰富的实践锤炼,才能不断地趋于成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颁奖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职责、奋发有为,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甘苦和光荣!

     2015年9月3日9:45至11:40,中央电台全程现场直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盛况。现场直播席设在天安门城楼东平台,中国之声、中华之声、华夏之声三套频率并机直播,全国各级广播电台主频率同步进行完整转播。央广网同步进行网络直播,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联动呈现。中央电台并机现场直播通过丰富翔实的背景信息、现场音响与主持人解说、观察员解读的完美结合,突出广播特色,展现声音魅力。

胡国华(后排右二)参加中央电台直播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

    为了这场直播,我三次和前方直播人员一起参加演练,都是通宵没有合眼。9月3日凌晨1点钟入场,因为不能带吃的东西上天安门城楼,我和其他新闻单位的记者一起,借着黎明的熹微晨光,在端门外吃东西。当时,感觉记者这份职业真是一份辛苦差事,但也感觉无尚的荣光和沉甸甸的责任。直播的两个小时,我一直站在主持人和评论员身后,不断调整、更新内容,确保每个环节、每个人名、每个提法都准确无误。

    还有很多报道活动,像伊拉克战争、珠峰重测、嫦娥奔月、青藏铁路通车、神舟升空等七八十场大型报道活动,都为我积攒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成为业务逐渐走向成熟的坐标。

    一种深情 勿忘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我认为,造就一篇好新闻的,不只是漂亮的文字和技巧的处理,还应该具备一份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一份对人民群众、对这个时代深深的、纯粹的爱!只有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才能在工作中获取无穷的动力。

    1997年8月,我从听众来信中,发现了一封泪痕斑斑、情真意切的6页纸长信,信是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支楼村一位濒临失学的初二女学生梁丹写来的。信中诉说了“父母都是残疾,家里极度贫困”“要吃饭就不能上学、要上学就不能吃饭”的悲苦境况。

    我被这封信深深打动,随后赶往房山梁丹家中现场采访。报道《带泪的渴望》赶在开学以前在《新闻纵横》节目的《周日特别奉献》栏目中播出,以真实的现场音响、饱含情感的笔触打动了广大听众。

    从报道播出的当天上午起,《新闻纵横》编辑室陆续收到的捐款总额达三万多元。全国妇联、国家教委等部门也予以了高度重视。梁丹后来考上了山西医科大学,她的妹妹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每每想起她们,我的眼眶总会湿润,我的内心总会充满感动。

    我永远也忘不了2001年记者节的下午,在老前辈穆青的办公室采访,他送给我,也送给全国新闻人四个字:勿忘人民。那一刻,他让我懂得了:一个把根深深地扎在人民之中的记者,才是一个内心有源泉的记者;一个有理想和信仰的记者,才是一个有灵魂的记者,而这样的记者,才是合格的新闻战士,是党和人民群众信任的新闻工作者。

    一点创新 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我认为,时代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知识日新月异,受众需求不断提高,决定了新闻工作也要适应形势,努力创新创造,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战略性调整,增强影响力和贴近性。

    2016年,我统筹策划了迎接G20杭州峰会全媒体系列报道《风景这边独好》,讲述浙江的改革故事,记录中国的前进足迹。记者在采访现场移步换形,娓娓道来,讲述浙江在政府治理、经济改革、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绿色转型等多个方面的新探索、新实践、新成果,向世界展示浙江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经验。

    报道从8月24日至9月2日在全台七套频率同步播出,央广网专题页面同时上线,“两微一端”平台联合呈现,受到听众、网友和业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听众和网友纷纷表示,《风景这边独好》呈现了浙江“软实力”,展现了中国发展的“硬功夫”。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之时,将浙江成就、中国经验分享传播,为世界经济的振兴奉献了中国智慧。

    这组报道的成功,在于找准了对象感,讲好了中国故事,真正弘扬了主旋律,释放了正能量。

    一点展望 融合的未来

    从“台(报)网互动”到媒体融合的根本转变在于强化“用户”理念,深刻地洞察用户,并打造一个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多平台、多渠道分发的技术体系,力求精准传播。传统媒体传播出去的内容,用户既消费,也分享、评论、转发。用户既是消费者,又是信息的再生产者。“用户体验”是媒体融合的发力点。

    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纪事》取得成功,在于以用户为中心,并运用网络手段和受众发生联系,开展实时互动,由此带来了报道方式、甚至是生存方式的彻底改变。

    这组报道的创新点在于:一是既强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大局观”,又重视对接群众的呼声和诉求的“人民性”。让第一线的文艺工作者、文艺积极分子以至普通群众成为节目的主角;二是有点有面,由浅入深,打破时间顺序,抓住文化改革的重点、亮点,提炼出20个最能反映文化改革精髓的主题,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和说服力;三是突出广播特色,以真实的音响诠释主题,用声音感染人;四是多媒体呈现、多渠道传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政治方向是前提,舆论导向是灵魂,新闻志向是动力,改变文风是抓手,情感投入是依托,媒体融合是出路。

    我眼中的记者是:“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有本事,有眼光”。让这“六有”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

 
更多阅读:
 
(责任编辑: 张爽 )
更多图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0957821